一、事件概述
2025年4月6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宋家湾村发生了一起火车撞人事故,导致一名15岁的残障留守女孩宋玉莹在焦柳线铁轨上丧生。这起事故是该路段多年来至少17起火车事故中的最新一起,这些事故共造成至少17人身亡。女孩的母亲瞿女士对铁路部门提出的最高9万元赔偿表示无法接受,并已委托律师提起司法诉讼。
5月12日,宋家湾村附近又发生了一起火车撞人事故,造成一名老年男子身亡。铁路部门回应称,为确保运输安全和沿线群众人身安全,已决定对该区间实施防护栅栏封闭工程,并于2月份完成了现场踏勘任务,预计6月份开始正式施工。同时,铁路部门已在宋家湾村路段附近修建了两处交通涵洞,并计划在焦柳铁路白马溪至溪口镇等五个区间、共计67公里的防护栅栏封闭工程也将于今年6月份陆续开始施工。此外,铁路部门还将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加强路外安全宣传,加装或更换安全警示标语,引导沿线群众增强安全出行意识。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焦柳铁路多次发生火车撞人事故”的媒体舆情于05月13日17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5月14日12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焦柳铁路多次发生火车撞人事故”的舆情主要集中在新闻APP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58.6%,其次为社交网络占21.6%,短视频占15.5%。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焦柳铁路多次发生火车撞人事故”的公众情感倾向主要以负面为主,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具体来说,负面舆情占比达到了49.0%。紧随其后的是中性舆情,占比为46.4%。相比之下,正面舆情相对较少,仅占4.6%。
总体来看,公众对于焦柳铁路火车撞人事故的舆情情感倾向呈现出明显的负面倾向,反映出社会对于铁路安全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对事故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有一部分讨论保持中立,而正面舆情则相对较少,这可能与事故的严重性和公众对安全问题的普遍担忧有关。
五、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铁路安全防护措施
据新京报、成都商报、极目新闻报道,近期湖南张家界焦柳铁路段发生多起火车撞人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媒体聚焦于铁路安全防护措施的缺失,指出该铁路段穿过村庄,未安装防护栅栏,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报道中提到,铁路部门已计划对该区间实施防护栅栏封闭工程,预计6月份开始施工。同时,铁路部门已在宋家湾村路段附近修建了交通涵洞,以方便村民出行。这些措施显示了铁路部门对提升铁路安全和保护沿线群众人身安全的重视,但同时也暴露出防护措施的滞后和不足,需要加快实施进度,以避免更多悲剧发生。
2.聚焦铁路事故频发原因
据南方都市报、大河报、齐鲁晚报报道,焦柳铁路张家界段多次发生火车撞人致死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报道聚焦于事故频发的原因,包括铁路穿村而过的设计、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村民安全意识不足等。媒体指出,尽管铁路部门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加装安全提醒标识、加强司机瞭望鸣笛等,但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报道强调,需要从制度和管理层面入手,加强铁路沿线的安全防护,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识,以减少事故发生。
3.讨论铁路安全责任归属
据新黄河、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湖南张家界焦柳铁路段火车撞人事故频发,引发对铁路安全责任归属的讨论。报道中提到,铁路部门虽承诺安装防护栏,但在安全责任上存在系统性失守,有关部门在民生安全问题上的懈怠令人瞠目。媒体强调,公共安全不能仅依赖个体自觉,需要建立“生命优先”的治理逻辑,强化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安全责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障沿线群众的生命安全。
4.关注村民生命安全与铁路防护措施
据央广网、听中国报道,焦柳铁路多次发生人员殒命铁轨的事故,铁路部门对此做出回应,表示将陆续安装防护栅栏。报道关注村民的生命安全与铁路防护措施的实施,指出铁路穿村而过带来的安全风险,以及村民对于铁路防护措施的迫切需求。媒体呼吁,铁路部门应加快防护栅栏的安装进度,同时加强路外安全宣传,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识,共同为铁路安全运行和村民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5.讨论铁路事故善后处理
据光明网、中国经营报报道,焦柳铁路张家界段火车撞人事故频发,铁路部门在回应中提到了善后处理措施。报道讨论了事故善后处理的重要性,包括对遇难者家属的赔偿、心理疏导等。媒体指出,虽然铁路部门提出了赔偿方案,但赔偿金额和处理方式仍需与家属协商,确保家属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关怀。同时,报道也强调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性,呼吁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六、网民情绪
通过对有关“焦柳铁路多次发生火车撞人事故”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
七、网民观点
1.加强铁路沿线安全防护措施
众多网民呼吁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尽快采取行动,加强铁路沿线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增设警示标语等,以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他们认为,安全无小事,必须高度重视,不能让悲剧重演。
2.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部分网民认为,除了加强硬件防护措施外,还应提高沿线村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建议相关部门深入沿线村庄、社区、学校加强安全宣传,引导群众增强安全出行意识。
3.质疑铁路规划和建设的合理性
一些网民对铁路穿村而过的规划和建设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设计存在安全隐患,不合理。他们认为,应该考虑搬迁村民或改变铁路线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反思监护人责任和村民自身行为
也有网民提出,监护人应承担起保护智力缺陷者的责任,不能放任其处于危险环境。同时,也有网民认为村民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贪图方便横穿铁路,应反思自身行为。
5.关注事故善后处理和追责问题
部分网民关注事故的善后处理,如赔偿、心理疏导等,认为应严肃追责,给逝者家属一个交代。他们认为,国企单位不能对普通人生命视若无睹,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1.公共安全风险长期累积
焦柳铁路张家界段自建成以来已发生至少18起火车撞人致死事故,涉及儿童、老人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事故频发暴露出该路段长期缺乏物理隔离设施(如防护栅栏)、安全警示标识不足、村民出行替代通道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尽管铁路部门宣布计划安装防护栅栏,但施工进度滞后(预计6月启动),导致公众质疑相关部门对生命安全的漠视。村民因铁路紧邻住宅、日常需横穿铁轨而被迫暴露于高风险中,而地方政府与铁路部门在搬迁补偿、涵洞建设等问题上协调不力,进一步加剧安全隐患。
2.社会信任危机与舆情发酵风险
舆论质疑铁路部门早期未严格执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关于封闭线路的规定,尤其在时速接近120公里的区段未强制安装护栏。此外,受害者家属对赔偿金额不满(如15岁残障女孩家属称铁路方仅愿赔付9万元)引发对责任划分的争议,网民批评赔偿标准缺乏透明性,部分观点认为“人命成本”被低估,进一步激化社会情绪,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或法律诉讼。
3.跨部门协作不足
事件暴露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在安全隐患治理中的权责模糊。例如,村民反映宅基地政策限制搬迁,而村委会以“宅基地不可随意变更”为由拒绝协助,导致居住安全与民生诉求矛盾长期悬置。铁路部门主张修建防护栅栏,但村民要求同步增设18处天桥或涵洞以保障出行便利,双方在成本分摊和工程规划上僵持不下。此类协作失灵延误风险整改。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铁路突发事件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盒马无抗鸡蛋被检出兽药超标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