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7月28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因强降雨导致山体滑坡,省、市、县迅速组织力量有序开展救援。经初步核实,灾害造成4人遇难,8人失联。7月29日中午消息,失联8人中已搜出4人,全部死亡,即山体滑坡已致8人遇难,其余4人仍在全力搜救中。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河北滦平山体滑坡”的媒体舆情于07月29日13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7月29日13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河北滦平山体滑坡”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41.9%,其次为短视频占24.3%,新闻APP占18.4%。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河北滦平山体滑坡”境内舆情情感倾向,中性舆情占比最多,为40.2%;负面舆情占比34.8%,占比次之;正面舆情较少,占比为25.0%。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河北滦平山体滑坡”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失联”、“河北”、“4人”、“山体滑坡”、“8人”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聚焦河北滦平山体滑坡伤亡情况更新
河北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因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伤亡人数动态变化成为关注焦点。初始统计显示灾害造成4人遇难、8人失联,随着救援推进,截至7月29日中午,失联的8人中已确认4人遇难,总遇难人数升至8人,剩余4人仍失联。多篇报道强调救援力量持续投入,但因灾区山体水土饱和及后续降雨预警,搜救难度加大。官方表示将全力搜救剩余失联者,同时计划转移全村村民以规避次生灾害风险。
2.讨论极端降雨对京津冀地区的灾害影响
本轮极端降雨对京津冀地区的复合型灾害影响引发分析。专家指出,华北“七下八上”主汛期叠加副热带高压与弱冷空气交汇,形成持续性降雨带,导致北京密云、河北滦平等地出现超历史极值降水。密云因特殊簸箕状地貌成为重灾区,滦平则因山体滑坡导致重大伤亡。报道结合地理特征分析灾害成因,强调密云区作为北京最大水源地和多山地形,更易受洪水冲击,而滦平与密云接壤的地理位置加剧了灾害连锁反应。
3.关注灾区通信中断与救援挑战
据潇湘晨报、华商报、央视网报道
灾区通信与交通中断问题严重制约救援效率。滦平西沟村及周边区域因山洪导致道路损毁、信号全无,首批救援人员需徒步进入灾区,仅能依靠人力传递信息。承德兴隆县杨家台村等地因泥石流与外界断联,网友通过社交平台求援,但政府回应称救援队伍已抵达但受限于通信条件无法全面掌握灾情。报道提及无人机支援需求未获响应,凸显灾区应急通信设备和快速通道建设的紧迫性。
4.解析强降雨成因与未来风险预警
气象专家解读本轮强降雨呈现“点强面弱”特征,主因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北抬与冷空气持续交汇,导致华北地区降水强度大、落区集中。许小峰等专家指出,未来北京仍处多雨期,需警惕局部极端天气。报道结合滦平山体滑坡案例,强调水土饱和区域面临滑坡、泥石流高风险,建议公众密切关注预警信息。此外,北京密云武警连夜搬运10万沙袋加固堤坝的细节,印证了防灾应对的紧急性。
5.追踪政府与军队应急响应行动
解放军、武警及民兵成为抢险救灾主力。北京卫戍区、武警北京总队等出动数千官兵,承担转移群众、加固堤坝、抢修道路等任务,仅在密云便转移4000余人。河北军区组织280余人赴滦平灾区,但因通信中断采用人工勘查方式推进救援。报道突出“人民至上”的救灾原则,详述舟桥部队挺进重灾区、大型机械清理坍塌体等具体行动,同时提及省级领导一线指挥调度,展现多方联动应对灾害的体系化响应。
七、网民观点
1.祈福平安
众多网民表达了对受灾地区人们的祈福,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逝者安息。如“愿逝者安息,天下无灾,灾区加油”“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愿平安 有监测有监控有检测 不饿不冻有衣有食”等言论,体现了大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受灾群众的美好祝愿,在灾难面前,这种情感凝聚着人心,给予受灾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2.关注救援与救灾
部分网民关注到了救援情况和救灾措施,提到救援形势严峻,志愿者奔赴一线,政府调配人力物力全力救援,国家启动应急响应并拨付资金用于灾后修复等。像“河北滦平强降雨成了一场生命浩劫,8人遇难。政府全力救援,调配人力、物力,希望失联人员能有奇迹出现,平安归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四级应急响应,紧急拨付5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用于河北灾后基础设施修复”,这些言论反映了对救援工作的重视和对救灾行动的肯定。
3.呼吁关注与支援
不少网民呼吁社会关注河北承德受灾情况,强调当地居民生活遇到极大困难,如断水断电断网、道路断交、人员失联等,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援和帮助。例如“重视一下承德吧,居民生活遇到了极大困难”“支援一下河北吧很多地方都没有信号”“我的家~河北省承德市兴滦平西沟满族乡包含了是十多个村上千口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老人) ,现在断水断电断网,失联已经超过了48小时,道路断交,不清楚有无人员伤亡和泥石流灾害,所有村里人员还未转移,请求支援,请求转发”,体现了受灾地区人民对救援和关注的迫切需求。
4.反思极端天气与灾害应对
有网民对极端天气的危险性表示担忧,认为今年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并反思在极端天气应对上的不足,提出要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升民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如“可怕的极端天气”“今年暴雨洪涝这么厉害啊,感觉跟21年河南那次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差不多了”“河北滦平强降雨致8人死亡,这是沉痛的教训。要反思在极端天气应对上的不足,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升民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反映了对灾害成因和应对措施的深入思考。
5.强调生命脆弱与珍惜当下
部分言论表达了在天灾面前生命的脆弱,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对身边人好一点。比如“人在天灾人祸面前太渺小了,可能一瞬间就什么都没有了。对身边人好点,珍惜当下,愿逝者安息”“灾难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提醒着我们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前一刻或许还在为生活忙碌、为梦想拼搏,下一刻却可能被无情的天灾卷入危险之中。在大自然的强大力量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生活的不易。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人员搜救风险:截至29日中午,河北滦平山体滑坡已致8人死亡、4人失联。目前仍有4人处于失联状态,且当地29日晚预计还有降雨,重灾区山体已经水土饱和,遭遇滑坡、泥石流风险较高,这给失联人员的搜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救援人员在恶劣的天气和地质条件下作业,自身安全也面临威胁,可能会导致救援进度受阻,甚至可能出现救援人员伤亡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增加人员伤亡数量。此外,由于通信中断等原因,可能存在尚未被发现的失联人员,导致实际失联人数可能更多。
2.次生灾害风险:强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后,重灾区山体已经水土饱和,后续降雨极有可能引发新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不仅会对救援工作造成阻碍,还可能威胁到救援人员和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如果次生灾害发生,可能会掩埋救援设备和物资,破坏救援通道,使得救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同时,周边村庄的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破坏,导致更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基础设施恢复风险:山体滑坡导致当地的房屋、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给救援工作和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在救援工作结束后,需要尽快恢复这些基础设施,以保障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然而,由于受灾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加上后续降雨的影响,基础设施的恢复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例如,道路修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恢复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如果基础设施恢复不及时,可能会影响受灾群众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会导致疫情等次生问题的发生。
4.群众安置风险:当地政府计划安排西沟村村民全部转移,以避免次生灾害的威胁。然而,在群众转移和安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安置点的生活条件可能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导致群众的不满和抱怨。同时,由于部分群众可能对转移安置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可能会增加转移安置工作的难度。此外,在转移过程中,还需要保障群众的交通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二)后续工作建议
1.加强人员搜救力度:增派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设备,提高搜救效率。在救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天气和地质条件的变化,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同时,要加强与当地群众的沟通和协作,发动群众提供线索,扩大搜救范围。利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和设备,如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提高发现失联人员的几率。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向公众公布搜救进展情况,回应公众的关切。
2.防范次生灾害: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救援人员和周边群众采取防范措施。对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进行划定和标识,设置警示标志,禁止人员进入。在降雨期间,要加强对山体、河流等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同时,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次生灾害,能够迅速组织救援和抢险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加快基础设施恢复: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受损的基础设施进行评估和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方案。加大对基础设施恢复工作的投入,调配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恢复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和安全,确保基础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要优先恢复交通、电力、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为救援工作和群众的生活提供保障。
4.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转移安置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安置点的生活条件符合基本要求。提供充足的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资,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对安置点的安全管理,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群众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暴雨灾害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河北强降雨致35.6万人受灾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