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7月23日以来,山西省北中部因强降雨造成多条河流发生洪水,防汛救灾形势复杂严峻。天镇县从24日至27日发布多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和山洪灾害气象红色风险预警,27日凌晨4时10分还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新平堡镇、逯家湾镇、谷前堡镇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
7月27日5时8分,大同市天镇县一辆载有12人的依维柯中巴车在谷前堡镇附近因强降雨失联,后经大同市“7·27”抢险救援指挥部通报,确认是一辆福特全顺牌中型普通客车在行驶过程中遇险失联,车上有14人。事发后,省、市、县三级迅速响应,山西省委、省政府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大同市委、市政府成立7.27应急抢险救援现场指挥部,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截至27日下午16时,国家、省、市、县四级已出动救援力量700余人次、2架直升飞机、8架无人机、6艘皮划艇分别对失联车辆可能经过的县乡道、河道进行逐片搜索;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到达现场指导救援,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携带航磁设备参与现场救援;消防救援部门在水面拉网式搜索;市县乡组织周边乡镇干部群众及公安等机动力量在事发地上下游20公里范围内进行分段搜索。7月27日13时43分,在事发地下游发现1具遗体,经确认,为失联人员之一,目前仍有13人失联,搜救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山西大同一辆中巴车因强降雨失联”的媒体舆情于07月27日15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7月27日16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山西大同一辆中巴车因强降雨失联”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36.2%,其次为社交网络占28.7%,新闻APP占27.3%。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山西大同一辆中巴车因强降雨失联”的舆情,情感倾向以中性为主,中性舆情占比43.6%;负面舆情占比32.9%;正面舆情相对较少,占比23.5%。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山西大同一辆中巴车因强降雨失联”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失联”、“强降雨”、“12人”、“中巴车”、“7月”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山西大同车辆失联事件及政府应急响应
7月27日5时8分,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谷前堡镇附近,一辆载有12人的依维柯中巴车(部分媒体称福特全顺车)因强降雨失联。事件发生后,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全力救援,并升级防汛应急响应:自27日10时起,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四市应急响应由四级提升至三级,太原、阳泉启动四级响应。政府强调需加强科学搜救,调派无人机、专业救援队伍,并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重点区域,落实转移避险措施。
2.聚焦搜救进展及遇难者情况
截至27日16时,国家及地方四级救援力量累计出动700余人次,动用2架直升机、8架无人机和6艘皮划艇,在事发地上下游20公里范围拉网式搜索。13时43分,在失联车辆下游发现1具遗体,确认为失联人员。央视新闻补充称实际失联人数为14人,目前仍有13人下落不明。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及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携带专业设备参与救援,重点排查河道及周边区域。
3.讨论失联车辆属性与人员身份
失联车辆存在报道差异,部分媒体称其为“载12人的依维柯中巴车”,另一些称“福特全顺中型客车”。澎湃新闻指出车上均为外出务工人员,ZAKER进一步证实该车为外出务工车辆。央视新闻明确失联人数为14人,推测可能因信息更新或统计口径不同导致差异。天镇县宣传部门表示,搜救集中在谷前堡镇一畔庄村附近,暂未找到车辆。
4.强调防汛形势与预警机制升级
7月23日以来,山西北中部持续强降雨引发多条河流洪水,防汛形势严峻。天镇县于27日凌晨4时10分发布山洪灾害红色预警,要求超前防范麻痹思想,各级防汛责任人到岗履职。政府要求加强水库调度、涉水工程管控及野外作业人员安全,并确保预警信息直达村户。南方都市报提到,省市县领导一线指挥,多部门联合巡查重点区域。
5.追踪媒体直播与信息发布动态
多家媒体通过直播和实时通报更新救援进展。看看新闻KNEWS直播现场搜救情况,封面新闻发布指挥部通报视频,观察者网转发搜救遇难者信息。天镇县应急管理局表示救援仍在持续,将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终结果。部分媒体呼吁公众关注官方信息,避免传播不实消息。
七、网民观点
1.祈福平安
众多网民表达了对失联人员的祈福,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他们认为在极端天气下,人员的安危牵动着大家的心,如强降雨导致山西大同一辆载有12人的中巴车失联,大家都盼望着这12人能够脱离危险,平安回到家人身边。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救援人员表示敬意,希望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救援人员自身也要注意安全。大家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会有好的结果出现,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2.强调极端天气出行风险
部分网民指出极端天气下出行容易出事,像这种强降雨天气,很可能引发山洪等灾害,导致交通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建议在恶劣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不必要的风险,生计固然重要,但生命更加宝贵。同时,也提醒大家要关注天气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保障自身的安全。这反映了人们对极端天气危害的认识和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3.关注救援工作
一些网民对救援工作的进展表示关注,他们了解到省市县三级领导现场指挥,多部门联合行动,出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排查。他们希望救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加快救援进度,让失联人员早日被找到。也有人呼吁不要再下雨,为救援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体现了大家对救援工作的支持和对失联人员的牵挂。
4.反思应急管理
有网民认为此次事件凸显了极端天气下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挑战,暴露出基层应急体系存在薄弱环节。他们建议加强短时临灾预警的精准度,提升道路防洪标准,普及公众应急教育,强化农村预警“最后一公里”覆盖,并立法规范极端天气交通管制。这表明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从制度和管理层面来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5.对灾害频发的感慨
部分网民提到最近事故和意外事件较多,如山西不仅有车辆失联事件,还有其他地方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同时其他地区也有暴雨、滑坡等灾害。他们感慨天灾无情,希望能够减少灾祸,也反映出人们对当前灾害频发的担忧和对平安生活的渴望。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舆情关注度高风险:此次山西大同天镇县车辆遇险失联事件引发了众多媒体、大V和网民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事件进展,大V们也通过微博等渠道广泛传播相关信息,网民们在网络上积极讨论,表达对失联人员的担忧和对救援工作的关注。这种高关注度使得事件处于公众视野之下,一旦救援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或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都可能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例如,如果长时间未能找到失联人员,公众可能会对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力度产生怀疑,从而引发负面舆情。
2.救援难度大风险:从媒体报道可知,事发地受强降雨影响,河水浑浊,情况复杂,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国家、省、市、县四级虽已出动大量救援力量,包括700余人次、2架直升飞机、8架无人机、6艘皮划艇等,但截至目前仍未找到所有失联人员。而且,当地此前发布了多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和山洪灾害气象红色风险预警,地质灾害风险高,土体含水量趋向饱和,这也增加了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若救援工作进展不顺利,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救援能力的担忧,甚至可能引发对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质疑。
3.信息发布与沟通风险: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至关重要。然而,部分媒体报道中存在车辆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如澎湃新闻报道为载有12人的依维柯中巴车,其他媒体报道为福特全顺牌中型普通客车。这种信息的不统一可能会导致公众产生困惑,降低信息的可信度。此外,在救援过程中,如果政府部门与媒体、公众之间的沟通不畅,不能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问,也容易引发公众的误解和猜测,进而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二)后续工作建议
1.加强舆情监测与回应: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小组,实时关注媒体、大V和网民的言论,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对于公众的关切和疑问,及时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回应和解答,引导舆论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及时发布准确的车辆信息和失联人员情况,消除公众的困惑。同时,积极传播救援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增强公众对救援工作的信心。
2.优化救援方案与保障救援安全:救援部门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救援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救援设备和技术,提高救援效率。同时,要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安全保障,确保救援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例如,在河水浑浊、情况复杂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水下探测设备的使用,提高搜寻的准确性。此外,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天气和地质变化情况,避免因次生灾害对救援工作造成影响。
3.统一信息发布与加强沟通协调:政府部门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指定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通报救援工作的进展、失联人员情况等信息。同时,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及时为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引导媒体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此外,还要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问,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突发灾害舆情案例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辛巴品牌卫生巾检出超高含量致癌物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