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几名青年骑电单车闯入河舞总医院走廊拍视频事件引发社会关注。相关视频显示,多人骑2辆电单车进入医院走廊,附近就是妇产科,该行为引发网友愤慨,网友批评其影响医院秩序,并对医院安保措施提出质疑。
8月5日,某市卫健委回应称已关注此事,骑车少年是去医院看望住院的16岁朋友,年轻人喜欢耍酷,骑着电车拍了视频,将要求医院整改安保措施。
8月6日,河舞总医院称事发时值班护士刚进病房,随后发现走廊有电动车并将其劝离,院方表示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感到意外,目前有关部门已介入,医院正在整改安保措施,已安排保卫科值班,相关处理进行中。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多人骑电单车夜闯医院走廊”的媒体舆情于08月06日09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8月06日08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多人骑电单车夜闯医院走廊”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75.9%,其次为短视频占12.8%,新闻APP占8.2%。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关于“多人骑电单车夜闯医院走廊”的舆情情感倾向,中性舆情占比最多,达到46.1%;负面舆情次之,占41.8%;正面舆情较少,仅占12.1%。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多人骑电单车夜闯医院走廊”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医院”、“走廊”、“电单车”、“夜闯”、“安保”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医院安保漏洞及整改措施
河舞总医院发生多名青少年夜间骑电动车闯入走廊事件,相关视频显示涉事者在妇产科附近骑行,引发公众对医院安保的强烈质疑。卫健委及院方承认存在管理疏漏,称值班护士发现后已劝离,并启动安保整改措施,包括加强门禁管控、增加巡逻频次等。院方表示这是首次发生此类事件,正配合有关部门处理。舆论普遍认为,医院作为特殊公共场所,需通过物理隔离、动线管控等技术手段强化安全防线,避免类似事件干扰医疗秩序。
2.聚焦涉事青少年行为动机与社会影响
卫健委调查称涉事少年为看望住院同伴而“耍酷”拍摄视频,其行为被定性为博取流量的极端表现。媒体报道强调,此类行为将公共医疗空间异化为私人表演舞台,暴露部分青少年为流量漠视社会规则的现象。舆论批评这种行为不仅干扰患者休息(尤其是妇产科产妇及新生儿),更对社会公序良俗造成冲击,呼吁从法律、教育层面遏制“流量至上”的畸形价值观。
3.讨论追责缺失与公共安全管理短板
事件中卫健委仅要求医院整改而未追责涉事者,引发公众对处理方式“避重就轻”的质疑。法律专家指出,该行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寻衅滋事及违反消防法规(电动车进入疏散通道),若涉事车辆属机动车型还需追查无证驾驶问题。舆论认为,单纯要求医院加强安保是将管理责任转嫁给医疗机构,主张通过治安处罚、监护人追责等方式形成震慑,同时完善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法律衔接。
4.对比医院安保标准与改进建议
以上海三甲医院为例,强调正规医院妇产科需设置多重门禁、分流动线及应急响应机制。针对本次事件,舆论建议舞钢市医院增设妇产科专属门禁(需刷陪护证进入)、走廊声光报警装置,并划设无车通行区。公众还提出建立“家属监督共治”机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秩序维护。专业人士强调,安保改造需兼顾便捷性与安全性,避免因过度管控影响正常诊疗。
5.反思特殊医疗区域的安全底线
妇产科作为生命救治核心区域,其安全容错率应趋近于零。事件中电动车可能引发的噪音、碰撞甚至火灾风险,直接威胁母婴生命安全,暴露基层医院对特殊区域防护的轻视。舆论呼吁将妇产科安全纳入医院评级体系,通过常态化演练、跨部门联合检查强化防护。患者家属代表发声,强调“医院走廊的安静连着两个生命的未来”,要求管理者以“守护生命起点”的敬畏心重构安保逻辑。
七、网民观点
1.少年行为需严惩
多名网民认为,少年骑电单车闯入医院走廊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还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必须严惩。这种行为不仅缺乏公德心,还反映出规则意识的丧失。若不加以严惩,犯错成本太低,类似的不良行为可能会越来越多。例如,有人提出将这些少年送去特定地方接受惩罚,还有人建议学习新加坡鞭刑制度。此外,也有人认为应该对相关平台进行处罚,对发布不良视频的账号进行封号加罚款,严重的要判刑。
2.医院安保需加强
众多言论指出医院的安保措施存在严重漏洞。监控存在盲区,未能及时拦截车辆闯入,高风险区域如妇产科缺乏针对性防护;保安响应滞后,未在第一时间制止该行为,反映出日常巡检与应急培训不足。医院门口的安检形同虚设,电动车竟能轻易进入病房楼。医院本应严格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正常秩序,因此必须加强安保措施,例如安排保卫科值班、严格门禁制度等。
3.应追究骑车者责任
不少网民质疑只要求医院整改安保措施,而不处理骑车的少年。他们认为骑车少年的行为已经构成寻衅滋事或扰乱公共秩序,应该被抓起来依法处理,不能仅仅以看望朋友为借口而逃避处罚。警察应该积极介入,对这些肇事者进行调查和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共秩序。
4.社会教育问题凸显
部分言论认为,这些少年的行为反映出社会教育存在问题。现在的一些年轻人缺乏基本的素质和规则意识,不懂得尊重他人和遵守公共秩序。这可能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一些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和现象也可能对年轻人产生了误导。因此,需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年轻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医院形象受损风险:从媒体报道和网友评论来看,“鬼火少年”骑电单车闯入医院妇产科附近走廊拍摄视频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对医院安保措施的强烈质疑。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大V和网民纷纷表达不满,认为医院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医院作为救死扶伤、需要安静有序环境的场所,发生这样的事情,会让公众对医院的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患者及其家属会担忧在这样的医院就医是否能得到安全的保障,进而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口碑,导致患者对医院的选择倾向降低,长期来看,会对医院的运营和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舆论持续发酵风险:此事件在各大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了大量大V和网民的关注和讨论。目前舆论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对涉事少年和医院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批评。部分网民还将此事件与之前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联系起来,如邵医生被网暴致死事件,进一步增加了舆论的复杂性。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此事,给出让公众满意的解决方案,舆论可能会持续发酵,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流量乱象治理风险:不少大V和网民指出,涉事少年骑电单车闯入医院走廊拍视频是为了博流量。在当下网络时代,一些人为了获取流量不择手段,将公共空间当成私人“舞台”。如果不及时治理这种极端博流量的行为,不仅会影响社会公序良俗,还可能导致更多人效仿,引发更多类似的扰乱公共秩序事件。同时,网络平台如果不能对这类不良视频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管,也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
(二)后续工作建议
1.重塑医院形象:医院应立即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如升级门禁系统,加强人员巡逻,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向公众公布整改方案和进展情况,邀请媒体和公众代表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强对医护人员和安保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如健康讲座、义诊等,改善医院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重新赢得患者的信任。
2.积极回应舆论:舆情监管单位和责任单位应建立专门的舆情应急小组,密切关注舆论动态,及时收集和分析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准确、客观的信息,澄清事实真相,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邀请专家学者对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此事。积极与媒体和大V进行沟通和合作,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传播正面信息。
3.治理流量乱象:网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要求平台建立健全审核机制,对涉及扰乱公共秩序、博流量无下限的视频进行严格审核和处理,一经发现立即下架并对发布者进行处罚。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渠道,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网络观,不参与和传播不良网络内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网络上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医院舆情案例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甘肃卓尼国道一奔驰车逼停摩托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