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网红主播;拉姆法案;蹭热度;流量至上;舆论暴力;共情传播;家庭暴力舆情;性别对立
(左起:卓玛、拉姆和父亲,图源: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
事件简介:2020年9月14日20时50分许,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女子拉姆在家中上直播时,被前夫唐某用汽油焚烧,重度烧伤,病情危重。9月17日,阿坝州金川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伤者已送往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然而遗憾的是,经过半个多月的抢救,拉姆于9月30日不幸去世。10月2日,金川县公安局再次通报,唐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于2020年9月14日晚被公安机关挡获归案。10月5日,拉姆的葬礼在阿坝州金川县观音桥镇热果寺院举行,家人表示,所有喜欢拉姆、支持拉姆的网友都可以去送她最后一程。
研究概述:女子被前夫拽走失联涉事车发现遗体、邯郸公职人员驾车碾压前女友、河南嵩县一男子持续3分多钟当街对前女友施暴并致其死亡、女子凌晨被前夫拿菜刀砍头部、女子因新恋情被前夫锤杀碎尸……近段时间以来,家庭暴力所引发的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呈现出持续性发酵、爆发之势,在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不幸去世事件发生后,该类话题再度带来强大冲击力,有网民将之称为“中国前夫”。此背景之下,关于性别对立与家庭暴力冲突的争议也越演越烈。因而,本研究以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不幸去世事件为个例,首先重点分析网络舆情呈现过程中的热度趋势、重点博主和网民情感倾向性,并总结其中规律性特征;其次基于个例舆情的爆发归纳该类话题在网络舆论中的存在的传播乱象以及女性议题为何屡屡进入主流舆论议题,尤其关注家暴类舆情所涉及到的女性形象问题;最后落脚到如何打破家暴类舆情事件女性的刻板印象、如何规避传播过程中的舆情风险,以期集全社会之力尽量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一、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不幸去世事件网络舆情呈现
1、舆情热度趋势分析:阶段爆发性特征明显
据鹰眼速读网舆情监测系统显示,9月12日至10月12日一个月以来,网络上关于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不幸去世事件舆情热度整体呈现两个明显的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9月18日;第二次出现在10月2日,这两次峰值的形成均与事件演化的关键节点密切相关。10月4日之后,网络舆情热度少量存在,拉姆去世逐渐退出舆论视野。
第一次峰值:媒体报道激发舆论关注
与以往自媒体爆料或者主动策划家庭暴力事件引发舆论轩然大波有所不同,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事件一开始爆料者即为官方消息,此前并没有任何民间消息传出。9月17日中午,金川县公安局通报了“9月14日20时50分许,金川县观音桥镇麦斯卡村村民阿某某在家中被前夫唐某烧伤”一事,此时关注者寥寥无几。直到9月18日中午红星新闻一篇《网红“拉姆”直播时遭前夫纵火焚烧重度烧伤 一天内网友捐助100万爱心款》的文章进入公众视野后,舆情热度随之大幅上升。当天下午,湖北日报、成都商报等媒体跟进报道“拉姆已转至成都治疗”、“拉姆转院成都仍重度昏迷”,拉姆的安危牵动着众多网民的神经。9月20日,除拉姆进入抢救阶段外暂无最新消息,舆情热度自然回落。
综合分析来看,第一次舆情峰值的形成主要受官方信息披露和媒体跟进报道的影响,特别是媒体报道将拉姆视作“网红”,强调她的隐忍善良与前夫的恶毒残忍对比强烈,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尚停留在舆论谴责的层面,而来自官方和媒体确切的信息源也决定了该事件几乎不存在反转的可能性。
第二次峰值:拉姆去世引爆舆论
9月30日23时54分,红星新闻报道后续《痛心!被前夫纵火焚烧重度烧伤 网红拉姆不幸去世》,而就在当天上午,腾讯新闻《被前夫烧毁的拉姆丨谷雨》刚刚刷屏,充满强烈刺激性的悲剧结果一经爆出便引爆舆论。10月1日,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不幸去世舆情热度暴涨至40万+,持续时间达到3天。当网络舆论沉浸在拉姆去世的愤怒震惊中的时候,“我们需要拉姆法案”的呼吁也应声而起,此外还有提供解决方式的“被家暴了怎么办”和科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等。
伴随着拉姆去世消息的传播,该事件迎来了第二次舆情峰值,且峰值时期的热度为第一次的7倍之多。由此可见,拉姆去世所带来的舆论冲击力远远高于被前夫纵火烧伤本身,也带来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从媒体话语表达来看,拉姆的网红身份已经不再是吸引注意力的手段,拉姆作为独立的女性个体所遭遇的一系列悲剧足以抓住公众的眼球。
2、重点博主分析:意见领袖引导力量凸显
通过舆情热度趋势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次热度峰值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官方和媒体的传播,而第二次拉姆去世引爆舆论之后,鹰击早发现针对微博客类社交网络平台上传播拉姆事件的重点博主进行分析发现,舆情热度峰值的形成主要受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从活跃度排名TOP10来看,@我是落生 @耿向顺 排在前两位,比头条新闻、红星新闻、Vista看天下靠前,@江南大野花 @冬亚 等网络大V也发挥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从影响力排名TOP10看,媒体拥有更高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头条新闻、新浪新闻、环球时报等媒体官博影响力更高,而部分网络大V@傅菁 @丁香医生 也位列其中。
以@我是落生 为例,10月1日17:19所发布的博文“我们需要#拉姆法案#”转评赞达到80万+,其中@周玄毅 转评道“第一条第一款:任何一方有生命威胁之言行,视为自动解除婚约”转发3万+、获赞4万+。经过层层意见领袖的传播,“拉姆法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不仅令公众在认知层面有所改观,甚至提供了落实到行为层面的可能性。在一起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不幸去世的悲剧面前,网络意见领袖所提出的“拉姆法案”首先改变了大众的固有态度,拉姆与前夫已经离婚,一定程度上现有的家暴相关法律可能不适用于当前状况,拉姆法案获得了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得意见领袖的观点态度传播力更强;其次更多意见领袖的参与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传播效果,将认知层面推进到现实行为层面,即便这种现实行为可能无法得以真正施行。周玄毅第一条第一款的评论同样引起了部分媒体的反思,拉姆法案“到底是什么”以及“可行吗”,观察者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人名或案件名命名法律的先例”、“在法律文化上,‘拉姆法案’的说法有些突兀”。
3、网民情感分析:抵制家庭暴力催生共情传播
整体而言,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不幸去世事件网民负面情绪占比高达70.3%;其次为中立情绪,占比24.4%;正面情绪仅为5.3%。从网民情绪发展变化过程来看,第一次峰值时期,以“好”为主的正面情绪占据上风。该阶段,拉姆的家人在网络上一天之内筹到100万元爱心款缓解了燃眉之急,网民对挽救拉姆的生命尚抱有希望;而拉姆去世之后,也就是第二次峰值时期,哀、恶、惧等负面情绪明显成为主流,鲜活生命的突然消失触动网民情感,对家庭暴力的抵制成为网民产生共情的心理基础。网络舆论中关于家暴的共情与一般事件产生共情的背景有所不同,通常而言,家暴所涉及到的是性别对立的问题,当事人一般缺乏或者因种种原因在网络渠道中失声,受害者的家属亲友多为陈述同类遭遇的代替者,网民的共情更多地充满无奈,并将其归咎于司法和行政较弱的处罚力度,性别对立矛盾由此加剧。拉姆姐姐接受采访还原了拉姆生前的抗争过程,加深了网民共情,共同呼吁“停止不作为 惩戒不作为”。
二、拉姆事件舆情演进过程存在的传播乱象
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不幸去世舆情演进过程中,媒体和网络意见领袖基于基本事实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路径,民间舆论场的一些传播乱象却未能避免,包括受害者有罪论、搞男女性别对立以及吃人血馒头的不齿行径。
1、完美受害者与受害者有罪论
从直播短视频以及媒体的文字描述看,遭遇家暴—生子—报警—离婚—复婚—再离婚的拉姆在社交平台上永远展现出乐观、坚韧、热爱生活一面,侯虹斌更是认为拉姆是一个“完美受害者”。然而,但凡女性受到侵害的案件总有人出来指责受害者,成为施暴者的帮凶。拉姆“完美受害者”的形象也难以阻止这种言论的出现,“谁知道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被老公发现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清官难断家务事”“花枝招展的是你吧”“一个男人带两个娃不容易”“粉丝多,红了就嘚瑟”,众多类似的恶意揣测和推卸责任的说辞无形之中影响着舆论风向。
2、引战男女性别对立
一方面,在《被前夫烧毁的拉姆》一文中提到“惨案发生之后,卓玛反复复盘,如果母亲还在,如果父亲不要那么懦弱,如果拉姆出去打工,如果曾有外部力量介入施以保护……然而在现实里,没有一桩‘如果’发生,命运避开了所有变好的可能性。”性格强悍的母亲对拉姆的拼命保护与父亲在唐某纵火时的逃跑没有上前施救被部分网民诟病,在网络舆论表现中形成了一股引战男女性别对立的力量,从过度对拉姆的父亲进行道德绑架称之为“废物”延伸到“国蝻令人呕吐”“中国很多男人都是需要保护珍稀”等等过激言论。另一方面,每每女性遭家暴致死事件的发生,网络上总会怂恿所有女性要与男性割裂开来,“不婚不育保平安”,甚至消灭这世界上的每一个男人,因为“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整个社会都在吃女人”。
3、为蹭热度消费死者遭抨击
10月6日上午,广东东莞某大剧院公众号在为新剧目宣传时,推出了一篇题为《拉姆为前夫所烧,而我只为你燃烧》的文章,其中列举了一些情杀类新闻事件,称“我只为你燃烧,请为我敞开怀抱”。这篇文章随即引发舆论强烈抨击很快即被删除,@东莞玉兰大剧院微博 为此致歉。为了获取流量,达到营销目的,东莞某大剧院利用拉姆去世炒作、吃人血馒头的手段引发众怒,这种将悲剧事件戏谑化的宣传方式不仅对自身声誉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三、家暴类舆情事件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回顾近段时期以来的家暴类舆情事件,受害者往往是女性,女性基本构成了家暴类舆情事件的绝对主体,而作为施暴者的男性,无论是其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性格特点的深度挖掘都表现地微乎其微,这就意味着女性形象的可塑性更大、更直观。总的来说,主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个体意识不断增强、与暴力始终顽强反抗的正面形象。从拉姆离婚-再婚-再离婚-网红直播的轨迹来看,她所经历的即是为自己而活的个体意识不断发掘的过程,遗憾的是,拉姆的前夫唐某丧心病狂的行为终结了这种始终顽强反抗的正面形象。二是必须依附于男性、天生力量弱小的性别刻板印象。河南嵩县男子当街打死前女友事件,家属的发声令舆论陷入对前女友“太心软”、“垃圾堆里找对象”的无端指责;知名仿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控诉前男友在过去半年里对她连续施暴坦诚“第一次被家暴,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去做选择马上离开的”,这种情感上的牵绊将女性推进了必须依附于男性的舆论形象,即便受到侵害,女性在感情上也是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
四、由拉姆去世引发家暴致死事件的总结反思
网红黑姑娘拉姆在直播时被前夫浇汽油烧死这起悲剧事件,在网络空间内形成了强大的关注力量。在网络关注与传播的过程中,网络舆论也形成了一片喧嚣之势。之所以呈现相对复杂的舆论态势,一方面是与事件本身造成的极其恶劣悲惨的结局有关,另一方面与当下网络环境中男性对女性施以暴力的家暴事件频发也有很大的关联。从表层来看,这些事件往往具有极易触发舆论争议的信息属性,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随意发表言论、加强舆论争议中的对立性这个层面,那么在现实环境中,期望通过舆论力量来规避此类事件频繁发生仍旧艰难。因此,为了加强网络环境中此类事件的舆论理性,本节以拉姆去世事件引发的传播问题以及舆论表现为依据,并结合当下家暴事件在网络空间中的具体呈现,作出一些总结性的反思建议。
1、净化网络中引战男女对立的不良信息,提高网民关于性别权力的媒介素养
虽然拉姆去世事件是发生于离婚之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家庭暴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在拉姆被烧伤以致去世的这个过程中,网络上确实形成了对拉姆前夫进行抨击的强大舆论。但是在这些舆论中我们仍旧可以看到非常多以男女对立为主的评论内容,很多网民仍旧立足在女性弱势群体的群体印象对广大男性进行各种抨击,不少博主引战男女对立的企图仍旧明显。这也再一次印证当下关于性别舆论强大的触发惯性,这也表明对于网络中引战男女对立信息亟待需要净化,这不仅仅是网络空间内信息传播所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环境中减少男女矛盾频发所提出的现实要求。因此,除了净化当下网络环境中关于引战男女矛盾对立的各种信息外,还要从意识自觉层面着手,即提高当下网民关于性别权力方面的媒介素养,包括不能以个例上升到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群体间的普遍对立、打破依靠对男性女性固有的刻板印象随意进行评价等。
2、把握舆论发展的风向变化,在事件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中引导舆论
在拉姆去世事件中,网络舆论始终呈现不断演化的态势,从最初对恶意杀人者的气愤到对拉姆烧伤去世的同情悲哀再到各种相关信息出现后引发的对于男性女性矛盾的争论等,网络情绪随着事件发展而不断变化,到后面出现了很多过激的情绪表达。因此,提高把握舆论发展风向变化的警惕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拉姆去世事件中出现了对恶意杀人这一主要矛盾的舆论聚焦力量在后期弱化,而对于家暴中男女对立矛盾的舆论聚焦力量不断强化。而把握好舆论的变化风向,对于更好的舆论引导具有积极的启示性影响,即兼顾拉姆去世事件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其与家暴事件有关的普遍性,将其特殊性和普遍性有机统一。在立足是事件主要矛盾的讨论前提下,理性引导舆论向更深、更广的角度思考,既避免后期舆论失焦影响事件的现实处置,也避免单一化视角引导舆论而挫伤受众思考与表达的积极性,进而造成该事件产生的现实教训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重视。
3、汲取过往不良蹭热度的经验教训,共建兼具严肃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舆论空间
为了获得更高的流量,网络环境中蹭热度、吃人血馒头等现象层出不穷,在拉姆去世事件中也不例外。除了拉姆去世事件,频发的家暴事件也成为了一些传播主体蹭热度的重灾区。这种恶意蹭热度的现象每次出现都会被舆论诟病,这也体现出网络环境中很大一部分网民仍旧保持着对于悲剧事件的强大善意。不管是从拉姆去世事件还是家暴类事件,避免恶意蹭热度赚流量,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在舆论影响力层面会削弱事件结果的严重性,减轻大众对于此类事件的重视程度,甚至使性别权力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在认清事件性质的基础上传播信息,汲取过往种种蹭热度而遭到舆论反噬的经验教训,共建兼具严肃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舆论空间。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