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8月26日13时30分许,江西上饶市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信州区市立医院住院部外墙发生火情。多名网民发布的视频画面显示,火势蔓延至两个楼层,有物体被燃烧后掉落。
上饶市立医院工作人员表示系住院楼发生火灾,正在转移人员,截至14时15分暂无人员伤亡报告。14时30分,消防人员正在现场扑救,信州区应急局称多部门已到场处置。经扑救,14时45分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发生火灾的是上饶市立医院五三院区,这是一所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江西上饶一医院住院楼起火”的媒体舆情于08月26日16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8月26日16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江西上饶一医院住院楼起火”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68%,其次为社交网络占14.8%,新闻APP占10.4%。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江西上饶一医院住院楼起火”的舆情情感倾向以负面为主,占比48.0%;中性舆情次之,占比41.1%;正面舆情较少,占比10.9%。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江西上饶一医院住院楼起火”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医院”、“江西”、“起火”、“上饶”、“8月”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官方通报火灾基本情况
2025年8月26日13时30分许,江西上饶市信州区市立医院住院部外墙发生火灾,经消防部门扑救,火势于14时45分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信州区应急局等官方渠道确认,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多家媒体引述通报内容,强调事件处置的及时性和人员安全,为公众提供了权威信息。
2.关注人员疏散及转移进展
火灾发生后,医院迅速启动应急措施,住院楼内患者及医护人员被紧急转移。截至14时15分,院方表示暂无人员伤亡报告。新京报我们视频提到,消防和医院工作人员协作,优先保障人员安全,转移过程有序。多家媒体聚焦疏散细节,凸显公共场所在突发灾害中的应急管理能力。
3.聚焦起火位置及官方回应细节
官方通报明确指出火情起源于住院部外墙,部分报道补充称燃烧物坠落与火势蔓延两层楼。大河报引用消防部门回应,称外墙材料或施工隐患可能为诱因,但需进一步调查。钱江视频等强调“外墙起火”的定位,区别于建筑内部火源,引发公众对医院建筑安全标准的讨论。
4.火灾现场火势蔓延及燃烧物情况
网民发布的视频显示,火势从住院楼高层迅速扩散,浓烟伴随燃烧物不断坠落,外墙被熏黑。新闻晨报描述“火势蔓延至两楼层”,新民周刊补充称坠落物可能加剧救援难度。中国新闻周刊提到消防人员集中扑救高层火点,现场画面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5.多部门联合处置与应急响应
火灾发生后,消防、应急、医疗等多部门联动处置,信州区应急局透露已协调资源控制火情。中国新闻周刊称消防支队快速响应,15分钟内抵达现场,高效扑救避免火势扩大。新浪视频提到多部门在场协同疏散和善后,体现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综合应对能力。
七、网民观点
1.庆幸无人员伤亡
众多网民对此次江西上饶医院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表示庆幸。医院是人员密集且有许多行动不便患者的场所,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此次火灾中,全体人员安全转移,无伤亡报告,这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像‘还好无人员伤亡,警钟长鸣才能守住医患安全底线!’‘水火无情。幸好及时扑灭,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等言论都体现了大家对这一结果的欣慰,也反映出人们对生命安全的重视。
2.强调消防脆弱性与安全规范
部分网民指出此次火灾虽未酿成人祸,但暴露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脆弱性。医院作为特殊的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日常严守安全规范至关重要。如‘此次火灾虽未酿成人祸,但暴露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脆弱性。唯有日常严守安全规范,方能避免“万幸”沦为“不幸”。’这样的言论,提醒我们要重视消防安全,从日常的消防管理、设施维护等方面入手,加强防范,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赞扬消防部门响应与处置
不少网民对消防部门在此次火灾中的迅速响应和高效处置给予了肯定。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迅速行动,在短时间内将火势控制并扑灭,保障了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江西饶医院火情迅速扑灭,消防响应及时高效,处置得当’,这体现了消防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也让公众对消防部门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信任。
4.呼吁查明起火原因与加强安全管理
一些网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查明起火原因,并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只有明确了起火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包括消防设施的维护、人员的培训等,对于保障医院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像‘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查明真相,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期待尽快查明起火原因,加强医院安全管理。’等言论都表达了这样的诉求。
5.关注后续消防检查与演练
有网民提到此次火灾可能会引发各地医院的消防检查和演练。火灾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要重视消防安全,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检查和演练,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如‘这下好了,又要开始各地医院的消防检查了’‘药丸,又要消防大演练’等言论,反映了大家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关注和对预防火灾的重视。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舆情发酵风险:此次医院住院部外墙起火事件受到众多媒体、大V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大量相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包括现场视频、火势情况等。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关注和讨论,若后续信息发布不及时、不透明,容易导致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滋生和传播,进一步扩大舆情影响范围,对医院和当地政府的形象造成损害。例如,有网民猜测起火原因是外墙保温层偷工减料、有人偷偷抽烟等,这些未经证实的猜测可能会误导公众,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2.声誉受损风险:医院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承担着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职责。此次火灾事件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会让公众对医院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产生质疑。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该医院的信任度下降,影响医院的声誉和业务开展,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医院的连锁反应,使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调查结果不确定性风险:目前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调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是由于医院管理不善、消防设施老化等内部原因导致的火灾,那么医院将面临更严重的舆论压力和法律责任。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可能会因为监管不力而受到批评。此外,调查过程如果不公开透明,也会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导致舆情进一步升级。
(二) 后续工作建议
1.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消防、医院和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建立联合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布火灾事件的最新情况,包括起火原因调查进展、医院后续处理措施等。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渠道发布信息,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透明度。例如,在调查过程中,定期发布阶段性的调查结果,避免公众因信息缺失而产生猜测和恐慌。
2.加强舆情监测:舆情监管单位应安排专人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负面信息和谣言,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辟谣。可以通过发布真实信息、解释说明等方式,纠正公众的错误认知。同时,邀请专家对火灾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增强公众对事件的了解和信任。
3.开展声誉修复工作:医院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向公众展示整改的决心和行动。可以通过发布整改方案、开展消防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同时,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和需求,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在医院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发布整改情况的通报,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消防演练活动等。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医院负面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景德镇40岁男子因情感纠纷致2死1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