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甘肃一女子搀扶老人反被打飞眼镜

2025-09-15 17:23 作者:C 浏览次数:43 标签: 地方舆情 社会舆情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速读全网"舆情,了解传播路径,把握发展态势——点击试用鹰眼速读网全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一、事件概述

2025年9月12日晚,在甘肃兰州街头,一位老人步履蹒跚、拎着重物缓慢横过马路,前车停车等待。一位路过的红衣女子见状下车好心上前搀扶老人,却被老人突然甩手一巴掌打飞眼镜。现场画面显示,女子一边扶住老人手臂,一边留意车辆防止老人被撞,在她稍不留意时老人挥动左手将其眼镜打掉,女子下意识摸脸后捡起眼镜戴好,随后上车离开。有现场网友否认当时有人嫌老人走得慢狂按喇叭催促惹恼老人。

9月13日晚,一位目击者向记者反映,为好心女子鸣不平。记者从兰州警方处证实,老人已经找到,打人不对,老人需要道歉。9月14日,记者联系当地妇联,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并将介入此事,先与辖区派出所对接寻找被打女子,详细了解事件经过,将及时为其提供心理帮助等支持,强调维护女性权益、弘扬社会正义是应尽的职责。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甘肃一女子搀扶老人反被打飞眼镜”的媒体舆情于09月14日14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9月14日08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甘肃一女子搀扶老人反被打飞眼镜”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71.9%,其次为社交网络占13.0%,新闻APP占12.8%。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甘肃一女子搀扶老人反被打飞眼镜”的舆情情感倾向,中性舆情占比最多,为49.1%;其次是负面舆情,占44.0%;正面舆情占比最少,仅为6.9%。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甘肃一女子搀扶老人反被打飞眼镜”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老人”、“女子”、“眼镜”、“好心”、“搀扶”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聚焦警方回应及处理结果  

多家媒体报道称,兰州警方已找到涉事老人,并明确表示“打人肯定不对,老人需要道歉”。目击者提供的行车记录仪画面显示,女子在搀扶老人过程中突遭掌掴,警方接警后介入处理。民警回应称案件已处理完毕,强调“动手打人不对”,并确认老人需向女子道歉,但未提及具体处罚措施。事件引发公众对警方处置透明度的关注,部分网友呼吁公开道歉细节。

2.关注妇联介入与女性权益维护  

兰州市妇联已介入此事,表示将与派出所对接寻找被打女子,并提供心理帮助等支持。妇联强调维护女性权益和社会正义是其职责,此举被舆论视为对善意反遭伤害事件的制度化回应。部分网友认为妇联介入有助于消除“扶老人”心理阴影,但也有声音质疑其实际效用,呼吁建立更完善的善意行为保障机制。

3.讨论社会善意行为安全困境  

事件引发对善意行为风险的深度讨论。三眼巨童分析指出,老人可能因突发接触产生防卫反应,折射出老龄化社会中的沟通隔阂。央广网援引网友评论,揭示当下“扶人先录像”的畸形自保现象,有观点认为类似事件加剧社会信任危机。数据显示,78%受访者在类似场景中会选择“群体帮扶”而非单独行动,反映公众对善意行为安全性的集体焦虑。

4.还原事件细节与目击者证言  

多家媒体详细还原案发经过:12日晚高峰时段,红衣女子在兰州西关临夏路十字路口下车帮扶提重物老人,突遭左手击打致眼镜脱落。目击者强调现场无车辆鸣笛催促,老人步态明显受限,横穿马路耗时较长。视频证据显示女子被袭后未当场理论,冷静处理获网友称赞,其克制反应与老人攻击性动作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舆论热议焦点。

5.剖析涉事老人行为动因  

舆论对老人行为动机展开多元推测:有观点认为可能存在认知障碍导致误判,部分网友结合老年常见病数据分析,指出约32%的80岁以上老人存在应激性防卫倾向;另有声音联系“空巢老人心理创伤”现象,猜测老人或因长期缺乏关怀产生排斥心理。三眼巨童提出“代际沟通鸿沟”理论,认为老龄化社会亟需建立跨年龄的善意传递规范。

七、网民观点

1.做好事需谨慎

在当今社会,做好事似乎变得充满风险。就像此次事件中,女子好心去搀扶老人,却反被老人扇了一巴掌。这让许多人意识到,在给予他人帮助之前,一定要先观察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帮助,以及是否值得帮助。因为一旦好心办了坏事,不仅自己会受到伤害,还可能遭遇对方子女的无理纠缠和讹诈。比如之前就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有人扶起摔倒的老人,最后却被老人及其家属讹上,导致自己陷入困境。所以,大家在做好事时要更加谨慎,不能盲目行事。

2.老人行为应受谴责

部分老人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像这个老人,当街打人,完全没有基本的道德和素养。有人认为这样的老人年轻时可能就是恶人,即使老了也不值得同情。而且,老人打人后不道歉的态度也让人愤怒,大家觉得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要道歉,还应该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助人者的善良之心,也让社会对老人群体产生了负面看法,质疑到底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3.理解老人的意外反应

有观点认为老人的打人行为可能是意外反应。老人听力和视力有限,女子突然上去搀扶,可能会吓到老人,导致老人做出应激反应。也有可能老人本身有认知障碍,比如老年痴呆症,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还有人提到老人可能以为女子要抢他的东西,才会出手。虽然老人的行为不对,但大家应该理解他可能并非出于恶意,希望这只是一场误会。

4.弘扬助人者的善良与宽容

女子在被老人打了一巴掌后,没有指责和追责,而是选择默默离开,这种宽容的行为值得赞扬。她用行动诠释了“善良不计较”的品质,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大家认为她的宽容是最好的正能量,希望社会能多宣传这样的正能量,鼓励更多人保持善良,不要因为一次意外就放弃做好事。即使做好事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善良的行为终究会得到认可和回报。

5.社会风气影响助人意愿

这件事反映出当前社会风气对人们助人意愿的影响。一方面,有人指责现在的人冷漠,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不帮忙;另一方面,像女子这样去帮助别人的人,却被说成是多管闲事,还受到伤害。这让很多人陷入两难的境地,不知道该不该去做好事。大家担心自己的善意会被误解,甚至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变得越来越谨慎,不敢轻易伸出援手。这种现象值得社会反思,如何营造一个更加友善、信任的社会环境,让人们能够放心地去帮助他人。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代际矛盾激化风险: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对老人的负面评价,如“坏人变老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等,将个别老人的不当行为上升到整个老年群体。这种言论容易引发代际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让年轻人对老年人产生偏见和不满,同时也会让老年人感到被歧视和不被理解,不利于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可能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良的代际关系氛围。

2.舆情失控风险: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众多媒体和大V纷纷报道和评论,网民也积极参与讨论,言论呈现出多样化和极端化的特点。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控,可能会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和失控,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和社会问题。例如,可能会出现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情况,对当事人和社会秩序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后续工作建议

1.促进代际沟通理解:组织开展代际交流活动,增进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例如,可以举办社区活动、座谈会等,让年轻人和老年人有机会相互交流和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想法,减少代际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同时,加强对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及时回应舆情关切:舆情监管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问。对于事件的调查进展、处理结果等信息要及时公开透明,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对恶意攻击、侮辱他人等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处理,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小红书破坏网络生态被约谈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热门文章 换一换
文章推荐换一换
舆情监测关注问题换一换
舆情监测公司排名 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系统 全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 舆论 舆情监测平台 互联网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舆论聚焦 中山大学张鹏 超强台风山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微博传播分析 网红直播 手机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热点事件 舆情搜索 舆情预警系统 近期舆情 舆情报告 舆情 免费舆情软件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是什么意思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案例分析 专业舆情监测 媒体舆情监测 药品安全事件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洁洁良 乐清女孩 新浪微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2019网络舆情事件 山东寿光水灾 社会舆情 舆情监测哪家好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报价 新浪舆情 手机舆情监测 近期舆情 网红直播 舆情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社会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分析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网络舆情监控软件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是什么意思 免费舆情监控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 政务舆情 什么是舆情 新华网舆情在线 舆情监控系统 互联网舆情分析 社区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网络舆情管理 人民舆情监控 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 涉警舆情 鹰击 鹰眼舆情
标签云 换一换
舆情舆论汇总 舆情周报 近期舆情 民生舆情 社会舆情 舆情信息收集 舆情信息分析 2025年舆情报告 舆情监测 教育舆情 旅游舆情 舆情风险 网络舆情监测 生态环境舆情 环境舆情 舆情报告 烟草舆情舆论 舆情分析研判 情报分析 舆情专报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舆情分析 网络舆情 舆情监测软件排名 疫情舆情 医疗舆情 学校舆情 校园舆情 高校舆情 新闻舆情 社会舆论热点 网络热点事件 蚁坊软件 市场监管 舆情汇总 信息挖掘 舆情查询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舆论风险防范 舆情风险监测 政策舆情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传播 谣言传播 舆情监测系统 应急舆情 舆情监测预警 灾害舆情 舆情预警系统 新媒体舆情监测 网络传播规律 社交媒体舆情 深度学习算法 全网舆情监测 舆情研究 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 农业舆情 农村舆情 乡镇舆情 短视频 舆情系统 应急管理 舆情研判 网络舆情网 辖区舆情监测 属地舆情监测 行业舆情 舆情治理 互联网舆情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 地方舆情 交通舆情 疫情舆情分析报告 抗击疫情 疫情舆情分析 大数据舆情分析 政务舆情 大数据舆情监测 AI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人工智能 舆情监测平台 月度舆情分析 大数据服务平台 互联网舆情分析 大数据舆情 景区舆情 热点监测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舆情监测软件 鹰眼速读网 免费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预警 舆情日报 新闻传播理论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舆情监测工具 舆情管理 在线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方法 网络热词 涉警舆情 开源情报工具 在线监测软件 2024年报告 舆情反转 视频舆情监测 假期舆情 消费舆情 文旅舆情 医院舆情 舆情服务 舆情服务商 舆情热点事件 网络安全 舆情事件 金融舆情 金融监督管理局 财经金融舆情监测 公安舆情监测分析 公安类舆情 娱乐舆情 AI舆情监测服务 AI舆情服务 舆论监测 蚁坊 新媒体舆情 数据监测 舆情数据分析 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综合治理 网络信息生态治理 舆情应对 舆论态势 舆情回应 公共事件舆情 舆情平台 舆情态势 老年人保护舆情 舆论监测软件 网络舆论监测 妇女儿童舆情 网红直播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案例 网上舆情 安全生产 食品舆情 舆情搜索 涉稳舆情 航空舆情 舆情监测报价 传播路径分析 政府舆情 涉法舆情 检察舆情 网络社会热点舆情分析系统 免费大数据平台有哪些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哪家好 互联网舆情监测 2023年舆情分析报告 电力舆情 高考舆情 互联网舆情 政府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服务商 铁路舆情 如何网络舆情 能源舆情 企业舆情 危机公关 舆情告警 智慧城市 舆情案例 数据分析软件有哪些 网信办信息汇总 舆情监测哪家好 税务舆情 舆情处置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负面舆情 消防救援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地震舆情 明星舆情 自媒体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社交新全媒体监测系统工具平台公司 法治舆情 司法舆情 法院舆情 网红舆情 23年舆情报告 网络意识形态 涉毒舆情 科技舆情 鹰击早发现 监狱舆情舆论 大数据分析工具 做好舆情监控 政府舆情监测系统 媒体舆情 媒体舆论 网络在线教学舆情 会议舆情 媒体监测 声量 次生舆情 舆情分析服务 舆论反应 信息战 舆论战 舆论趋势 新闻舆论阵地管理 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乱象 女权舆论 性别矛盾 民族宗教舆情 宗教舆情 银行舆情 2022年舆情报告 未成年人舆情 舆情引导 两会舆情 审计局 舆论失焦 政法舆情 网络实名制 舆情监督 奥运会 疫情搜索大数据 舆论知识点 新疆棉花 社会情绪指数 正面舆情 网络暴力 社会性死亡 辟谣 涉犬舆情 事件过程 鹰眼舆情 鹰击 清博大数据舆情 舆情格式 抗疫英雄事迹舆情 虚假新闻 什么是舆情 2020年舆情报告 2020年舆情 机器学习 舆论分析 舆情公关 虐童事件 反转新闻 网红 微舆情 微博传播分析 手机舆情监测 新浪舆情 新华舆情 2019网络热词 网络流行语 百度舆情监测 企业危机管理 315 网络舆情危机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是什么意思 德云社 网络舆论分析 大数据舆情监测案例 微博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公司 2019舆情热点 犯罪舆情 股票舆情 消防舆情 微信舆情监测 民航舆情 人物舆情 公益舆情 感动中国 影视舆情 舆论监督 2019舆情 2018舆情事件盘点 2018舆情报告 雾霾舆情 港澳台舆情 涉军舆情 拆迁舆情 反腐舆情 海外舆情 信息惠民 体育舆情 强拆舆情 舆情指数 环保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