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在失去传统竞争力处于被动地位的状态下,也在不断积极改进自身来适应传播环境的变迁,在媒介融合、传播话语、技术改进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突破。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我们也逐渐看到了越来越多因为媒体报道问题而对舆论环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将引导舆论作为重要功能的新闻媒体,却多次成为被舆论反噬的对象。究其原因,在网络环境下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流量争夺,部分媒体过度迎合受众的信息需求而偏离了最初的角色定位,最终造成了企图操控舆论的人最终会被舆论反噬的局面。看似是由于传播主体导致的舆论风向的演变,但其带来的负面作用却十分严重。首先,从媒体的社会功能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媒体社会功能的逆向发挥,在颠覆媒体传统影响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公众对媒体不信任甚至是诟病情绪的释放,量变积累的过程也是公众对媒体刻板印象形成的过程;其次,从舆论环境来看,当下网络传播环境中多传播主体的存在,在自媒体自我约束缺失,公众理性认知和媒介素养还有待提高的状态下,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其行为也屡屡失范,那么则会导致舆论生态越来越消极。
同一起事件中,媒体哪些行为会招致网络舆论的反噬?
在同一事件中,媒体为何会从舆论引导者变成被舆论谩骂者,从近期广受关注的潘长江直播卖酒事件中就可以窥其舆论的演化历程。3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潘长江在其直播间中提及“我和茅台公司董事长认识十几年了,昨晚我把他灌醉了,让他签合同给我定价权”,这则新闻被报道出来之后,潘长江被指虚假宣传卖酒,这一新闻当时在网络中的关注度迅速提高。而随后潘长江回应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是不良媒体在故意诱导。而经过网友的信息挖掘,在网络中也并没有找到过这样的信息内容,而较早报道过这一新闻且推动其关注度攀升的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也将其报道内容悄悄删除。舆论反转之下其实是媒体报道失范引发的舆论闹剧。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作为最初的消息来源将这一新闻于3月15日报道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契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题。而潘长江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早前就已经有过直播翻车经历,而被全网调侃的潘嘎之交,广大网友还记忆犹新,这一切因素都决定了该事件具有很大的流量价值。最初的网络舆论也按照媒体引导的方向演化,即抨击潘长江。而潘长江亲自下场回应,加上网民的信息挖掘,媒体的不打自招,网络舆论抨击的指向转向新闻媒体,迎来了媒体被舆论反噬的局面。
除了这一事件之外,媒体还有很多失范行为招致过舆论反噬。其中最显著的行为就是不实报道,缺乏事实核查的新闻报道最终被舆论打脸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刘学州事件中的新京报。除了不实报道之外,巧妙设置议题带节奏进行舆论引战最终被网民识破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当舆论的双刃剑越来越多的指向媒体,媒体角色定位该怎样回归?
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谋求发展追逐新闻价值无可厚非,但是种种迹象表明,部分媒体的报道失范行为愈演愈烈。当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的背面开始越来越多的指向最初的舆论引导者,这不仅反应出公众被利用后的认知觉醒,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不良企图下引导舆论的目的实现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当下新闻媒体众多且良莠不齐,面对越来越多因媒体而导致的舆论反噬事件,也促使我们反思网络环境下媒体的角色定位该如何回归,而这也是很多公众切实期待能够得到答案的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从此前很多网友的诉求中或许可以找到一点答案,即希望相关方面能够加强对媒体报道失范的整治。当前,相关方面在打击网络平台传播乱象、整治自媒体方面做出了不少举措,效果显著,因此不少网友呼吁能够整治部分媒体的不良报道行为。除了整治之外,媒体工作者还应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做正向舆论的引导者,做舆论监督的守望者。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