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路边投喂野生猴子被咬#登上热搜,受到网民关注。据媒体报道,2月26日,四川成都一女子路边投喂野生猴子,猴子抢夺不成抱头反咬,在舆论场中引发争议。近年来有关野生猴子伤人、野生动物伤人事件频频登上话题榜,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
猴子作为是人们最熟悉的野生动物之一,受《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影响,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然而近年来,随着一些旅游景点的猴子不断骚扰游客,抢夺游客物品事件的发生和报道,导致人们对猴子的风评每况愈下。在网上,如今猴子甚至成为了游客们最讨厌的动物之一,峨眉山的猴子就被网友们冠以“流氓猴”的称号,而“声名远扬”,除旅游景区外,野生猴子也频频出现在人群居住地,发生伤人事件。
舆论站队现象明显,加剧舆情分化态势
根据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的分析,对于野生猴子伤人、抢夺等一系列事件的网民意见来看,所持的基本观点争执不下,舆论站队现象较为明显。主要分为三种观点:认为人与野生动物需要保持一定的界线,互不打扰,充分尊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应进行人为喂食、抚摸等一系列干预行为;认为应出台相关规定对野生猴子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而不应放纵其伤人、抢夺等行为的发生;认为旅游管理方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管理处置方案,来保证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从网民情感倾向分析来看,舆论各自站队,群体之间互相影响,情感、情绪、立场、态度、观念的不同让对立情况较为明显,导致涉及此类新闻事件类舆情极易引发网民争论,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促使相关舆情形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进而对于当地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形成强烈的负面观点和态度。
负面事件频发引发舆论共鸣
在媒体报道中,无论是涉及景区还是野生的猴子,各类伤人事件屡次发生:“花果山野猴用力拉扯男童头发,目击者:它们还打群架”、“云南会泽县发生野猴伤人事件”“火红乡:野生猴子多次进村伤人”、“万州周边惊现野生猴子,咬伤多人”、“野猴子咬人、野猪伤人又拱苗”、“野猴子霸占窝棚 老汉忙驱赶不慎被咬断动脉”、“野生猴子袭击男童,孩子后脑勺被挠出血”等。关于猴子的负面新闻涉及各个层面和群体,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让很多人谈猴色变,可以说猴子成为了臭名昭著的代名词之一。部分网民在相关事件的评论中表达个人意见,要求对野生猴子进行严格管理,有效约束,对相关景区的管理漏洞进行严肃处理,探讨人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处等议题,坚决杜绝游客投喂等行为,相同观点网民意见聚合,占据比例达到42%,成为此类舆情事件中最主要的舆论观点。
探索人与野生动物的边界
不只是野生猴子,野生大象伤人、野生老虎伤人等各类野生动物肇事造成人身伤害和群众财产损害的事件逐年增多,已由过去的偶然、个别事件发展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网络中,猴子伤人、与游客互殴、骚扰游客、抢夺物品等新闻时有发生,从社交平台中网友们拍摄的视频中不难看出,多以负面新闻居多,甚至不少网友拿峨眉山猴子与金丝猴作对比。人与野生动物的界线在哪里,如何和谐共处成为急需探寻的社会问题。
赔偿措施及方式的不断探索
随着野生动物不断出现在人类聚集地,频发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新闻不断增多,对此,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有关的补偿办法:
贵州省林业局出台《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明确野生动物伤人将由政府“埋单”。办法规定,造成人身伤害的,医疗救治费由政府进行全额补偿,误工损失按所在地平均工资计算,残疾补偿金按平均工资的1至10倍计算。造成财产损害的,畜禽、特种养殖动物受伤的,按所在县上年度市场价格20%进行补偿,死亡的,按市场价格50%进行补偿;农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损害的,按照所在县上年度该类农作物或者经济林木市场平均价格的50%补偿。
云南省启动实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林业部门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为野生动物购买保险。一旦发生野生动物肇事伤人事件,保险公司将赔付村民损失。保险实行“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受灾群众获益”,实现了由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赔付的转变。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