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8月22日上午9时50分左右,上海的孙女士在苏宁易购购买了两台格力空调,事发时正处于安装收尾阶段。家中有三位师傅,两位空调安装师傅和一位装踢脚线的师傅,孙女士交代完安装事宜准备出门上班,听到异常声响询问得知另一位师傅在外面安装,进入房间查看发现空调护栏与空调悬空在外,呼喊坠楼师傅无回应后下楼,发现师傅已从三楼坠下。平台方告知孙女士安装师傅伤情为骨折,已回家休息。
事后师傅家属找上孙女士,截止到28日已连续来她家多次,对其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孙女士购买空调时品牌方承诺“包配送、包安装”,但订单页面显示由商场负责配送安装,事发后她多次与品牌方和商场沟通处理工人受伤一事,均未得到明确答复。律师表示该事件中消费者并非相关责任主体,雇工并非由消费者招募,工作安排也不由消费者主导,雇佣工人在实施雇佣关系过程中受到损伤,原则上应由雇主承担责任。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上海一空调安装工人意外坠楼”的媒体舆情于08月29日10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8月29日10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上海一空调安装工人意外坠楼”的舆情主要集中在新闻APP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64%,其次为社交网络占22.3%,短视频占11.2%。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上海一空调安装工人意外坠楼”的舆情情感倾向,负面情感倾向的舆情占比最多,为54.5%;其次是中性舆情,占比39.5%;正面舆情占比较少,仅为6.0%。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上海一空调安装工人意外坠楼”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安装”、“空调”、“师傅”、“上海”、“家属”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聚焦消费者是否应担责的法律分析
律师及媒体普遍认为消费者无需担责。根据山东舜翔律师事务所王建华律师的观点,消费者与安装工人之间不存在直接雇佣关系,责任应由雇主(品牌方或商场)承担。孙女士购买的空调明确由商家承诺“包安装”,消费者仅作为购买方,既未招募工人也未主导工作安排,因此责任主体应为雇佣方。律师强调,若工人未做好安全防护(如未系安全带),雇主责任可能减轻但消费者不涉及连带责任。该观点得到多家媒体支持,明确了消费者在类似事件中的法律定位。
2.关注家属追责及处理进展困境
事故发生后,伤者家属多次上门要求孙女士担责,称“找不到相关负责人”。家属认为事故发生在孙女士家中,故要求其承担责任,但孙女士表示自己多次联系苏宁、格力及商场均未获明确回应。苏宁推诿称安装由格力负责,格力客服则强调工人资质和安全规范,双方均未主动介入处理。媒体报道指出,家属与消费者陷入僵局,品牌方和商场的消极态度导致事件解决进展缓慢。
3.讨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缺失问题
事故暴露空调安装行业高空作业安全措施不足的问题。环翠发布等媒体结合案例发布安全提示,强调工人需佩戴安全绳、安全帽等设备,并确保资质合规。孙女士提到涉事工人未系安全带,格力客服回应称“发现无安全措施可拒绝安装”,但实际监管存在漏洞。舆论呼吁加强对高空作业的行业规范和安全培训,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4.品牌方与商场责任推诿引发争议
苏宁与格力被指互相推卸责任。苏宁称安装由格力负责且费用已结算,但孙女士质疑系统显示“7月安装完成”与实际时间矛盾,质疑数据造假。格力回应工人持证上岗,但未解释事故具体原因。木子学法律分析指出,若安装服务由苏宁安排,其作为销售方需担责;若由格力派遣,则格力为主责方。双方消极应对引发公众对品牌信任度的质疑,被批“漠视工人权益”。
5.质疑行业安装流程与监管漏洞
事件揭示空调安装行业流程混乱。孙女士订单显示商场负责安装,但实际由品牌方执行,暴露出销售端与安装服务脱节的问题。此外,工人资质审核不严(如未系安全带作业)、系统录入时间造假等乱象被曝光。媒体呼吁明确安装服务责任归属,并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确保消费者权益与工人安全双保障。
七、网民观点
1.消费者无责
众多网民认为消费者不应承担空调安装师傅坠楼的责任。消费者在正规平台购买空调并预约安装,安装师傅是由平台或品牌方派遣,与消费者没有雇佣关系。消费者并非专业安全员,没有能力辨别风险和安全设备情况,也不应该承担监督师傅安全的责任。如师傅未做好安全措施,消费者即便提醒往往也无用。而伤者家属找消费者闹事不合理,消费者反而是无辜受牵连的一方,这种情况让消费者陷入困境,以后可能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空调等需要安装服务产品的意愿。
2.企业应担责
很多网民指出企业要对此次事故负责。格力作为厂家,包安装服务是其产品销售的一部分,应保障安装过程的安全,此次事故中格力号称良心企业却未给出明确解决方案,受到质疑。苏宁易购作为销售平台,安装服务是销售的延伸,也有责任。企业不能只顾赚钱,要保障工人的安全,提供正规培训、考核证书及资质要求等。若企业管理不善、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工人出事,就应承担相应责任,不能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3.安全意识需提升
网民们普遍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装师傅高空作业不系安全绳,安全意识淡薄,这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安装师傅个人,还是企业对工人的安全培训,都存在不足。消费者在安装过程中虽有提醒,但很多师傅不重视。同时,企业和行业也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严格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工人在作业时做好安全防护。像楼房设计也应考虑安装工的安全,行业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4.家属行为不当
部分网民觉得伤者家属上门找业主闹事的行为不合理。家属应找与安装师傅有雇佣关系的企业,如格力、苏宁等,而不是让无辜的消费者承担责任。家属这种行为可能是认为企业难对付,而消费者相对容易被讹钱,但这种做法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也不符合责任认定的常理,若这种行为被纵容,可能会引发更多类似不合理的纠纷。
5.行业规范待完善
不少网民提到空调安装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安装人员可能是外包,管理不规范;行业缺乏正规培训、考核证书及资质要求;收费混乱等。此外,特殊保险制度也存在漏洞,商业保险和社保在保障安装工人方面存在不足,企业为规避责任,可能导致工人出事后面临赔偿难题。因此,行业需要加强规范,政府和商业保险应共同合作,建立全面的意外险制度,保障工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八、热门文章
九、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企业责任推诿风险:从媒体报道和网民观点可知,苏宁易购和格力在空调安装师傅坠楼后,未给出明确解决方案,相互推诿责任。这不仅会损害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引发消费者对这两个品牌的信任危机,导致消费者在后续购买决策中对其进行回避。而且会让伤者家属维权陷入困境,激化家属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可能引发更激烈的冲突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例如,家属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维权方式,如到企业总部抗议等,进一步扩大事件的负面影响。
2.消费者权益受损风险:消费者孙女士原本购买空调是为了享受服务,却因安装师傅坠楼事件被卷入其中,家属的上门骚扰让她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企业的推诿责任也让消费者对家电行业的售后服务产生担忧,降低了消费者对家电消费的满意度和信心。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更加谨慎,甚至选择其他替代产品,对整个家电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和保障,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进一步损害其合法权益。
3.舆情扩散升级风险: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和大V、网民的传播讨论后,已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如果企业和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舆情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升级,引发更多媒体的跟进报道和公众的热议。可能会出现更多负面的舆论导向,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对整个家电行业乃至相关监管部门的质疑和批评。例如,可能会引发公众对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指责,要求加强对家电安装行业的监管力度。
(二)后续工作建议
1.明确企业责任:苏宁易购和格力应尽快明确双方在此次事件中的责任,积极主动地与伤者家属进行沟通协商,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及时对伤者进行救治和赔偿,制定合理的赔偿方案,确保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安装师傅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安装师傅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例如,定期组织安全培训课程,为安装师傅配备合格的安全设备等。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保障消费者权益:企业应向消费者孙女士赔礼道歉,采取措施弥补其因事件受到的损失,如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提供其他形式的服务。同时,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销售和安装过程中明确告知消费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避免消费者在类似事件中受到不必要的牵连。例如,在销售合同中明确规定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和赔偿方式等。此外,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应加强对消费者的维权支持,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及时回应舆情: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关注舆情动态,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事件的处理进展和结果,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同时,要积极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例如,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的处理情况,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行业负面舆情案例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厦门航空一飞机因充电宝起火延误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