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郑州人民公园发生聚众打人

2025-07-11 17:07 作者:C 浏览次数:128 标签: 地方舆情 社会舆论热点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速读全网"舆情,了解传播路径,把握发展态势——点击试用鹰眼速读网全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一、事件概述

近日,多名网友发文称郑州市人民公园附近发生聚众殴打他人事件,网传视频显示夜晚有多名青年男子持械追打他人。7月8日,郑州110接警中心表示警方已介入此事,属地派出所依法进行处理,仍在调查中,郑州人民公园工作人员称将请示领导回复。

7月9日,相关部门消息显示,公安机关已抓获涉案嫌疑人17名,依法刑事拘留11人,行政拘留6人,其中5人因未满16周岁不予执行。这些人员均系通过网络建立联系,多次临时起意,相约作案,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郑州人民公园发生聚众打人事件”的媒体舆情于07月09日21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7月09日23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郑州人民公园发生聚众打人事件”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60%,其次为短视频占25.5%,新闻APP占11.6%。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郑州人民公园发生聚众打人事件”的舆情情感倾向,中性舆情占比最多,为46.7%;负面舆情次之,占44.6%;正面舆情较少,占8.7%。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郑州人民公园发生聚众打人事件”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郑州”、“事件”、“公园”、“人民”、“打人”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事件的迅速处理

据中国新闻周刊、环球网、工人日报报道,郑州人民公园打人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7月8日,中国新闻周刊从郑州110接警中心了解到警方已介入处理;7月9日,环球网及农视网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公安机关已抓获涉案嫌疑人17名,依法刑事拘留11人,行政拘留6人(其中5人因未满16周岁不予执行),展现了警方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以及高效的办案能力,保障了社会秩序和公民安全,赢得了公众对执法部门的信任和支持。

2.作案手法与动机

据环球网、观察者网、三湘都市报报道,此次郑州人民公园打人事件中,作案人员通过网络建立联系,多次临时起意相约作案。报道指出,这些人员利用网络的便捷性,纠集在一起实施暴力行为,其作案动机令人深思。这种临时起意的作案方式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冲动性,但也反映出可能存在的群体性暴力倾向和对法律的漠视,引发了社会对网络社交安全以及青少年行为引导等问题的关注。

3.事件的严重性与社会影响

据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环球网报道,郑州人民公园打人事件中,多名青年男子持械追打他人,情节恶劣,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也严重破坏了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该事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促使人们对于公共场合的安全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青少年暴力行为的预防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未成年人涉案问题

据澎湃新闻、红星新闻、九派新闻报道,此次事件中有5名涉案人员因未满16周岁不予执行行政拘留。这一情况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广泛关注,凸显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监管的重要性。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何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5.公共空间的安全管理

据新京报、北京日报、潇湘晨报报道,郑州人民公园作为公共空间,发生如此严重的聚众打人事件,暴露了在公共场合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公园管理方以及相关执法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增加监控设备、巡逻人员等,提高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以保障市民在公共空间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公众提供安全、和谐的休闲娱乐环境。

七、网民观点

1.严惩打人者

众多网民强烈要求对郑州人民公园打人事件中的施暴者进行严惩。他们认为这是有预谋的暴力行为,甚至是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社会影响极其恶劣。部分施暴者还是未成年人,有人质疑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了他们的“保护伞”,呼吁加快推进该法改革,以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还有人建议将罪犯判刑、记入档案,终身不得考研考编考公等。

2.反对地域黑

虽然有言论对河南、山东等地进行地域攻击,但也有网民反对地域黑。他们认为不能因个别事件就给某个地区的人贴上标签,每个地区都可能存在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3.关注案件定性

一些网民对案件“临时起意相约作案”的定性提出质疑。他们指出施暴者通过交友软件约人、准备工具、拍摄视频等行为表明存在组织性和预谋性,认为官方对案件的定性需要重新审视。

4.支持性少数群体

许多网民支持性少数群体,强调同性恋也是人,人权大于性取向,聚众打人是犯罪行为。他们鼓励受害者勇敢维权,呼吁社会消除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和仇恨犯罪。

5.反思社会问题

部分网民认为该事件背后存在社会原因,反映出一些青少年戾气重、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同时,也有人反思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对这类暴力行为的监管不足。

八、研判分析

(一) 风险分析

1.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

有网民传播“LGBTQ +自导自演”“摆拍视频”等谣言,一些谣言还将事件与其他无关话题和人物关联,将汪海林与事件联系起来,称其教唆犯罪。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会误导公众,干扰正常的舆论秩序,增加舆情的复杂性和处理难度,可能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2.舆情持续发酵和扩大化

事件引发了大量媒体、大V和网民的关注和讨论,话题热度持续升高。许多网民呼吁持续关注此事,要求严惩施暴者,为受害者发声。舆情可能进一步扩散到其他社交平台和媒体渠道,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给责任单位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增加事件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甚至可能引发其他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反思。

3.影响当地城市形象和旅游业

有网民表示因为此次事件对郑州印象变差,甚至称“此生不去的地方又多了一个”。部分言论将事件与郑州的整体治安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认为郑州存在治安问题和社会乱象。这会对郑州的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影响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减少游客和投资者对郑州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进措施

1.加强网络监管,打击谣言和虚假信息

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谣言和虚假信息。要求平台对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账号进行处罚。加强对自媒体和网络大V的管理,引导他们发布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避免传播不实内容。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让公众能够自觉抵制谣言和虚假信息。

2.积极回应,传递正面信息

责任单位应主动发声,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通过官方声明、媒体报道等方式,强调对暴力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表明依法严惩的决心。鼓励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言论。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发表客观、理性的观点,引导公众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缓解公众的焦虑和不满情绪。

3.提升城市形象和治安管理

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治安管理,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公众的安全感。通过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公共服务等方式,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活动,展示郑州的发展成果和文化特色,消除公众对郑州的负面印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湖南怀化一地露天焚烧垃圾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热门文章 换一换
文章推荐换一换
舆情监测关注问题换一换
舆情监测公司排名 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系统 全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 舆论 舆情监测平台 互联网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舆论聚焦 中山大学张鹏 超强台风山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微博传播分析 网红直播 手机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热点事件 舆情搜索 舆情预警系统 近期舆情 舆情报告 舆情 免费舆情软件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是什么意思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案例分析 专业舆情监测 媒体舆情监测 药品安全事件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洁洁良 乐清女孩 新浪微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2019网络舆情事件 山东寿光水灾 社会舆情 舆情监测哪家好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报价 新浪舆情 手机舆情监测 近期舆情 网红直播 舆情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社会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分析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网络舆情监控软件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是什么意思 免费舆情监控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 政务舆情 什么是舆情 新华网舆情在线 舆情监控系统 互联网舆情分析 社区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网络舆情管理 人民舆情监控 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 涉警舆情 鹰击 鹰眼舆情
标签云 换一换
属地舆情监测 大数据舆情监测 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 地方舆情 旅游舆情 AI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人工智能 舆情监测平台 2025年舆情报告 舆情分析研判 月度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大数据服务平台 舆情监测预警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风险监测 舆情传播 互联网舆情分析 大数据舆情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景区舆情 舆情舆论汇总 市场监管 舆情周报 近期舆情 舆情信息收集 热点监测 教育舆情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舆情监测软件 舆情监测系统 鹰眼速读网 免费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预警系统 舆情预警 网络传播规律 舆情日报 新闻传播理论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舆情监测工具 舆情管理 网络舆情网 在线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查询 网络热词 涉警舆情 舆情风险 开源情报工具 信息挖掘 在线监测软件 2024年报告 舆情反转 舆情研究 短视频 视频舆情监测 舆情分析 社会舆情 社会舆论热点 假期舆情 消费舆情 文旅舆情 舆情研判 医院舆情 医疗舆情 舆情服务 舆情服务商 舆情监测 全网舆情监测 行业舆情 新闻舆情 民生舆情 舆情监测软件排名 网络舆情 校园舆情 舆情热点事件 网络安全 蚁坊软件 舆情事件 舆情汇总 金融舆情 金融监督管理局 财经金融舆情监测 学校舆情 网络热点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 公安舆情监测分析 公安类舆情 娱乐舆情 舆情系统 AI舆情监测服务 AI舆情服务 舆论监测 蚁坊 交通舆情 高校舆情 新媒体舆情 数据监测 舆情数据分析 舆情治理 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综合治理 网络信息生态治理 舆情应对 应急舆情 灾害舆情 应急管理 舆论态势 舆情信息分析 舆情回应 公共事件舆情 舆情平台 舆情态势 农业舆情 农村舆情 老年人保护舆情 舆论风险防范 舆论监测软件 网络舆论监测 妇女儿童舆情 网红直播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案例 政务舆情 网上舆情 安全生产 食品舆情 舆情搜索 疫情舆情 涉稳舆情 航空舆情 舆情监测报价 传播路径分析 政府舆情 涉法舆情 检察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抗击疫情 疫情舆情分析 社交媒体舆情 谣言传播 舆情监测方案 网络社会热点舆情分析系统 免费大数据平台有哪些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哪家好 互联网舆情监测 2023年舆情分析报告 电力舆情 高考舆情 互联网舆情 政府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服务商 铁路舆情 辖区舆情监测 如何网络舆情 能源舆情 企业舆情 政策舆情 危机公关 舆情告警 智慧城市 舆情案例 数据分析软件有哪些 网信办信息汇总 舆情监测哪家好 乡镇舆情 税务舆情 舆情处置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生态环境舆情 负面舆情 消防救援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地震舆情 明星舆情 新媒体舆情监测 自媒体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社交新全媒体监测系统工具平台公司 法治舆情 司法舆情 法院舆情 网红舆情 23年舆情报告 网络意识形态 涉毒舆情 科技舆情 鹰击早发现 监狱舆情舆论 大数据分析工具 做好舆情监控 政府舆情监测系统 大数据舆情分析 媒体舆情 媒体舆论 网络在线教学舆情 烟草舆情舆论 会议舆情 媒体监测 环境舆情 声量 舆情专报 次生舆情 舆情分析服务 舆论反应 信息战 舆论战 舆论趋势 新闻舆论阵地管理 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乱象 女权舆论 性别矛盾 民族宗教舆情 宗教舆情 银行舆情 互联网舆情治理 2022年舆情报告 未成年人舆情 舆情引导 两会舆情 审计局 舆论失焦 政法舆情 网络实名制 舆情监督 奥运会 疫情搜索大数据 舆论知识点 新疆棉花 社会情绪指数 正面舆情 网络暴力 社会性死亡 辟谣 涉犬舆情 事件过程 鹰眼舆情 鹰击 清博大数据舆情 舆情格式 疫情舆情分析报告 抗疫英雄事迹舆情 虚假新闻 什么是舆情 2020年舆情报告 2020年舆情 深度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 舆论分析 舆情公关 虐童事件 反转新闻 网红 微舆情 微博传播分析 手机舆情监测 新浪舆情 新华舆情 2019网络热词 网络流行语 百度舆情监测 企业危机管理 315 网络舆情危机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是什么意思 德云社 网络舆论分析 大数据舆情监测案例 微博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公司 2019舆情热点 犯罪舆情 股票舆情 消防舆情 微信舆情监测 民航舆情 人物舆情 公益舆情 感动中国 影视舆情 舆论监督 2019舆情 2018舆情事件盘点 2018舆情报告 雾霾舆情 港澳台舆情 涉军舆情 拆迁舆情 反腐舆情 海外舆情 信息惠民 体育舆情 强拆舆情 舆情指数 环保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