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5月4日下午,福建莆田市仙游县石谷解发生了一起8岁男童邹某樽与家人走失的事件。男童在海拔1800多米的石谷解山顶下山时与家人走散。事发后,当地政府、公安、消防等部门迅速组织多方力量进山连夜搜寻,包括民间救援队、警方等。由于山上温度较低,时常出现雾气,搜寻工作面临一定困难。救援人员采用了“人海战术+科技手段”,启用无人机和搜救犬对密林、溪流及断崖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
截至5月7日,男童失联已超过70小时,但搜寻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目前仍未找到男童。在搜寻过程中,家属曾收到索要钱财的短信,声称孩子在山洞里被找到,要求支付2000元才能带走孩子,家属已报警。当地政府表示,若有消息将在第一时间公布。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福建莆田一男孩与家人登山走失”的媒体舆情于05月06日17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5月07日22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福建莆田一男孩与家人登山走失”的舆情主要集中在新闻APP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44.3%,其次为短视频占41.6%,社交网络占12.2%。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福建莆田一男孩与家人登山走失”事件公众的情感倾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总体来看,中性情感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比高达48.2%。紧随其后的是负面情感,占比35.9%。相比之下,正面情感的占比相对较低,仅为15.9%。
综上所述,公众对于“福建莆田一男孩与家人登山走失”事件的情感反应呈现出以中性为主,负面情感次之,正面情感较少的分布特点。这种情感分布反映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对可能结果的不同预期。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福建莆田一男孩与家人登山走失”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8岁”、“男童”、“福建”、“孩子”、“失踪”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福建8岁男童失踪事件
据新闻晨报、极目新闻、广州日报报道,福建莆田8岁男童邹某樽在石谷解山游玩时走失,至今已超过48小时。孩子在下山途中与家人走散,失踪时身穿黑色条纹上衣、深色牛仔裤和蓝绿色运动鞋。当地政府、警方、救援队等多方力量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包括使用热成像无人机等设备,但至今未找到孩子的下落。由于石谷解山海拔较高,夜间气温较低,且山区环境复杂,孩子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家属和社会各界对此事件高度关注,希望孩子能够尽快被找到并平安归来。
2.聚焦搜救行动的困难与挑战
据极目新闻、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报道,福建8岁男童邹某樽失踪事件中,搜救行动面临着多重困难。由于失踪地点石谷解山海拔高、地形复杂,加之搜救期间遭遇大雨和大雾,使得搜救工作难度加大。搜救人员需要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借助绳索等工具在密林中进行搜寻,甚至连搜救犬都无法进入某些区域。此外,山上的蟒蛇虽然不多见,但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尽管如此,搜救人员依然不分昼夜地在山上山下四处寻找,希望能够尽快找到失踪的男童。
3.讨论家长监护责任的重要性
据何律普法、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福建8岁男童邹某樽失踪事件中,家长的监护责任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在本案中,8岁男孩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全程陪同是其法定义务。家长在孩子下山时未及时察觉其走散,也没有给孩子配备定位设备或联络工具,这些都表明家长存在明显的监护疏忽。如果因监护疏忽导致孩子伤亡,家长可能要承担主要责任。这一事件提醒所有家长,在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必须尽到充分的监护责任,确保孩子的安全。
4.关注社会对失踪儿童的广泛关注和祈福
据环球网、光明网报道,福建8岁男童邹某樽失踪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和民众对失踪儿童表达了深切的关心和祈福,希望孩子能够平安无事。社交媒体上,人们纷纷转发寻人信息,希望能够提供帮助。同时,也有民众自发组织上山参与搜救,体现了社会对失踪儿童的关爱和支持。这一事件也提醒家长和社会,对于儿童的安全保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预防措施。
5.聚焦失踪儿童家属收到的诈骗信息
据中国新闻周刊、新浪报道,在福建8岁男童邹某樽失踪事件中,家属收到了诈骗信息,有人声称孩子在山洞里被找到,并要求家属支付2000元才能带走孩子,否则将把孩子领回去养。这种行为不仅给焦急的家属带来了额外的精神压力,也分散了搜救的注意力。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此事,希望能够尽快查明真相,同时提醒公众在面对此类信息时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七、网民情绪
通过对有关“福建莆田一男孩与家人登山走失”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图:
八、网民观点
1.家长监护责任
众多网民表达了对孩子走失事件中家长监护责任的关注和批评。他们认为,家长带孩子到山上等危险地方,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导致孩子走失。有的网民指出,家长带孩子出门应该时刻让孩子保持在视线范围内,不能让孩子离开大人身边。还有的网民提到,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出门在外要紧跟大人,不能乱跑。总的来说,大家普遍认为家长在孩子走失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深刻反省。
2.对孩子的担忧和祈福
许多网民对孩子的安危表达了担忧和关心。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平安无事,早日被找到。有的网民祈祷孩子不要遇到危险,能够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人身边。还有的网民提到,孩子还小,不知道走失后会面临什么危险,让人揪心。大家都对孩子的遭遇表示同情,希望奇迹能够发生,让孩子平安归来。
3.对救援工作的讨论
部分网民对救援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有的网民建议使用无人机、热成像等技术手段进行搜救,提高搜救效率。还有的网民提出,应该加大搜救力度,动员更多人参与搜寻。同时,也有网民对救援人员的安全表示关切,提醒大家在搜救过程中注意安全。总的来说,大家对救援工作非常关注,希望各方能够通力合作,尽快找到孩子。
4.对事件原因的分析
一些网民对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的网民认为,家长带孩子到山上等危险地方,没有尽到监护责任,是导致孩子走失的主要原因。还有的网民指出,孩子走失可能与家长的疏忽大意有关,如家长没有时刻让孩子保持在视线范围内等。此外,也有网民提到,孩子走失可能与山上复杂的地形、恶劣的天气等因素有关。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事件的原因,希望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对类似事件的联想
部分网民联想到了其他类似的孩子走失事件。有的网民提到,之前也有孩子在山上走失,至今没有找到,让人痛心。还有的网民表示,近年来孩子走失事件时有发生,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大家通过对比类似事件,呼吁家长和社会提高警惕,加强对儿童的保护,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九、热门文章
十、研判分析
(一)风险分析
本次事件中,福建莆田8岁男童邹某樽在石谷解山顶处走失,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从舆情监管单位和责任单位的立场出发,存在以下几个风险点:
1.公众安全担忧:事件涉及未成年人在自然环境中走失,触动了公众对于儿童安全保护的敏感神经。随着搜救时间的延长,公众对于男童安全的担忧情绪可能会加剧,对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搜救能力产生质疑。
2.诈骗风险:有报道称家属收到索要钱财的短信,若此类诈骗行为属实,将增加事件的复杂性,引发公众对于社会治安的担忧,同时也可能引起媒体对此类犯罪行为的关注和报道。
3.救援资源调配:随着搜救行动的持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如何合理调配资源,避免浪费,同时确保搜救效率,是摆在责任单位面前的现实问题。
4.法律责任:若最终男童遭遇不幸,可能会引发对于家长监护责任和景区安全管理责任的法律追责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法律风险评估。
(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分析,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信息公开: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搜救进展,回应公众关切,增加透明度,减少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2.强化搜救力量:协调更多的专业搜救队伍和志愿者参与搜救,利用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搜救犬等提高搜救效率。
3.防范诈骗行为:提醒家属和公众注意防范诈骗信息,同时警方应介入调查此类短信的来源,打击犯罪行为。
4.关注家属情绪:安排专业人员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同时关注家属的合理诉求。
5.评估安全管理:对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评估,查找漏洞,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法律风险准备:提前做好法律风险评估,为可能的法律追责做好准备,同时加强对公众的法律教育,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意识。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景区负面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苏州一直升机坠落致1死4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