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年5月2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五一假期期间遭遇客流激增,导致景区出现严重拥堵问题。游客反映天梯排队时间长达三小时,而实际拍摄时间不足两分钟,晚上下山排队时间更是达到七八个小时,导致上千名游客深夜滞留山上并大喊退票。
对此,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于5月4日发布情况通报,承认在旅游高峰时段的综合管理能力存在不足,并对受影响游客表示诚挚歉意。通报中提到,为应对客流高峰,武陵源区采取了全员上岗、提早开放景区、延长服务时间、分时分站预约等措施,但仍出现游客排队时间过长的现象。
武陵源区表示将深刻汲取教训,科学实施景区限流、优化分时分站预约、强化交通疏导和运力保障等措施,以提升旅游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同时,景区工作人员也提到,目前景区采取分时预约购票制度来限制人流量,并加大了各项保障措施,对于排队时间较长的情况,景区正在积极应对,投入全部人力和设备进行保障。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张家界上千游客深夜滞留景区”的舆情媒体舆情于05月04日18时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5月03日17时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张家界上千游客深夜滞留景区”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57%,其次为新闻APP占26.5%,社交网络占13.4%。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张家界上千游客深夜滞留景区”事件公众的情感倾向主要集中在中性态度上,这一比例占据了近一半,具体来说,中性舆情占据了48.2%。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负面舆情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达到了41.8%。相比之下,正面舆情相对较少,仅占10.0%。总体来看,公众对于“张家界上千游客深夜滞留景区”事件的情感反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中性态度占据主导,而负面和正面舆情也各有体现。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张家界上千游客深夜滞留景区”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游客”、“张家界”、“景区”、“滞留”、“退票”等。
六、媒体报道
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1.关注游客滞留问题
据澎湃新闻、看看新闻KNEWS、南都湾财社报道,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五一假期期间出现了严重的游客滞留问题。多名网友反映,由于景区拥堵,游客在天梯排队三小时却只能拍摄不到两分钟,晚上排队七八个小时才能下山,导致上千名游客深夜滞留山上并大喊退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对此做出了回应,承认在旅游高峰时段的综合管理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并对受影响的游客表示诚挚的歉意。同时,景区承诺将深刻汲取教训,科学实施景区限流、优化分时分站预约、强化交通疏导和运力保障等措施,以提升旅游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
2.聚焦景区管理不足
据辽沈晚报、荔枝新闻、九派新闻报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五一假期期间因客流激增导致部分路段拥堵,车辆通行受阻,进而影响接驳车辆通行效率,造成游客滞留。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旅游工作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承认在旅游高峰时段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足,并对此表示歉意。通报中提到,尽管采取了全员上岗、提早开放景区、延长服务时间、分时分站预约等措施,但仍存在游客排队时间较长的现象,反映出管理上的差距,并承诺将采取有效措施改进。
3.讨论景区应对措施
据百姓关注、新晚报、中国经营报报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面对游客滞留问题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五一假期景区内客流量会比平时大,但都是正常疏散,只是排队时间较长。目前景区采取分时预约购票制度来限制人流量,并加大了各项保障措施。对于游客反映的排队时间较长的情况,景区正在积极应对,已经将全部的人力和设备投入到保障工作中,以期改善游客体验。
4.关注景区致歉与改进
据央广网、法治网、光明网报道,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在五一假期期间因客流激增导致游客滞留,对此发布了情况通报并致歉。通报中指出,当地立即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并增加接驳车辆,最终在21:53所有游客被接送完毕。同时,武陵源区承认在旅游高峰时段的综合管理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对所有受影响的游客表示诚挚的歉意,并承诺将深刻汲取教训,科学实施景区限流、优化分时分站预约、强化交通疏导和运力保障等措施,以提升旅游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
5.聚焦景区限流与服务优化
据环球网、光明网、证券时报报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五一假期期间出现了游客滞留问题,景区随后发布情况通报,承认在旅游高峰时段的综合管理能力存在不足,并对此表示歉意。景区承诺将深刻汲取教训,科学实施景区限流、优化分时分站预约、强化交通疏导和运力保障等措施,以提升旅游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这一承诺显示了景区对于改善游客体验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决心。
七、网民情绪
通过对有关“张家界上千游客深夜滞留景区”的网民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大众情绪分布如下图:
八、网民观点
1.景区管理与服务问题
众多网民认为张家界景区的管理混乱,服务能力不足,导致游客体验差。有观点指出,景区应提前预警,限制人流量,优化管理,提前预约限流等措施,以提升游客体验。同时,也有声音批评景区只顾赚钱,不顾游客体验,认为景区应该对游客负责,提供更好的服务。
2.假期安排与人流问题
不少网民讨论了假期安排的问题,认为假期集中导致人流过大,景区难以承受。有观点建议实行错峰休假,分批放假,以缓解人流压力。同时,也有声音指出,即使有年假,很多人仍然选择在法定节假日出游,因为需要与家人一同出行,这也加剧了景区的拥挤。
3.游客行为与心态问题
部分网民对游客的行为和心态提出了批评,认为游客应该对假期人流有预期,不应该在明知人多的情况下还去景区凑热闹。有观点认为,游客应该更加理性,错峰出行,避免在节假日高峰期出游。同时,也有声音指出,游客在遇到问题时应该保持冷静,不应该一味要求退票。
4.带薪年假与休假制度问题
一些网民讨论了带薪年假和休假制度的问题,认为当前的带薪年假起步天数太少,落实不到位,导致很多人只能在法定节假日出游。有观点建议增加带薪年假的天数,落实好带薪年假制度,以分散人流,减轻景区压力。同时,也有声音指出,即使有年假,很多人仍然选择在法定节假日出游,因为需要与家人一同出行。
5.景区限流与预约制度问题
部分网民讨论了景区是否应该限流和实行预约制度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景区应该限流,以保证游客体验和安全。同时,也有声音指出,实行预约制度可能会造成一些人预约不上,引发新的矛盾。有网民建议,景区应该在节假日采取更加合理的人流管理措施,如限制人数、提前预约等,以改善游客体验。
九、热门文章
十、研判分析
(一)风险分析
本次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滞留事件,从媒体报道和网民观点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风险点:
1.游客体验差:大量游客长时间排队等候,导致旅游体验极差,游客不满情绪高涨,部分游客甚至高喊退票,严重影响景区声誉。
2.安全隐患:游客长时间滞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如拥挤踩踏、疾病传播等,尤其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风险更高。
3.舆论压力:事件引发媒体关注和网民热议,负面舆论可能对景区形象造成长期影响,降低游客的访问意愿。
4.管理能力质疑:事件反映出景区在高峰时段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足,公众对景区的管理能力提出质疑,可能影响景区的长期发展。
5.经济损失:负面事件可能导致游客数量下降,影响景区的门票收入和相关商业活动,进而影响地方经济。
(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优化游客体验:景区应采取措施缩短游客排队时间,如增加工作人员、优化排队流程、增设临时设施等,提升游客满意度。
2.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确保游客安全,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应有足够的安全措施和人员配备。
3.积极沟通回应: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公众关切,解释事件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减少误解和负面舆论。
4.提升管理能力:景区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科学实施景区限流,优化分时分站预约,强化交通疏导和运力保障。
5.经济补偿和改进:对于受影响的游客,景区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或优惠措施,同时,根据事件反馈改进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恢复景区声誉。
上述报告,为“鹰眼早报告”人工智能编写。若需要查看更多景区负面舆情案例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发生地震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