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以来,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我国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波及范围不断扩大。面对这一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的特点,疫情防控难度显著增加。随之而来的,社会舆论对疫情的态度开始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本文尝试梳理奥密克戎疫情背景下政务舆情工作复杂的原因和应对方式,仅供各政务部门参考。
在之前(2020年下半年及21年),因中国整体防疫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重大成功,国内舆论整体上对防疫措施有着高度评价,负面舆论往往局限在个体不遵守防疫规定、某地不严格落实防疫措施不严格、执法不够人性化等方面。
而今年,特别是今年4月份之后,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一方面国内的防疫压力大增,防疫措施开始越来越多的涉及普通群众的生活。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的死亡数在经历一波高峰后开始下降。社会舆论对疫情的态度开始呈现多元化、复杂化。
1. 疫情防控开始更多的介入有舆论影响力的人群生活。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先后被封控。这些大城市的网民是互联网的主力,而且大部分有影响力的大V的生活均被影响。
2. 国外疫情在经历高峰期后开始转变。疫情的影响重点,从影响普通人生活、心理逐渐转变为对医疗系统的持续压力和对部分高危人群的影响,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开始降低。随着疫情在欧美领域的影响走向专业领域后,对国内的网民通过社交网络感受到的是国外的生活已经恢复了正常。在隔离期间这种对比会造成更大的社会焦虑。
3. 外部压力减少。在特朗普执政后期,自己和美国官员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曾疯狂攻击中国。从舆情和社会心里角度讲,在有外部压力时群体更有凝聚力,群体的舆论重点会集中在反击外部的攻击上。拜登上任后,美国的宣传策略一般不直接攻击中国而是采用软渗透方式,借助NGO来达到其宣传目的。
4. 疫情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会对受到影响的网民产生不确定感。网民不确定目前的影响会持续多久,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开始好转。而不确定感是谣言的温床。
基于以上原因,部分网民对防疫措施的态度已经开始转变,甚至网络中已经开始出现小部分反对任何防疫措施的极端群体。同样的,也还有大量网民认同已有的防疫措施,特别是在科学分析国外的防疫结果后(如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各国的超额死亡率、之前清零政策国家放开后的死亡情况、对医疗系统的持续性压力等),心理上更为认同国内现有的防疫政策。两种群体在互联网上容易引发冲突,这种冲突又会分别加巨两类群体的自我认知,观点不断极化。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涉疫舆情整体开始呈现舆论观点复杂化、群体易极端化等特点。
因之前的防疫政策的成功,如果直接表达对防疫措施的不满,在舆论层面会并不会获得大规模群体性支持,且会有持不同观点的群体来自发解释和澄清。但因整体对防疫措施不满的人群增加,在一些符合舆论传播规律的涉疫负面事件上,往往会有更快、更激烈的舆情表达,如:
1. 不人性化/执行不以人为本的防疫措施。如被隔离收不到物资、群众被困火车站或电话亭等。舆论的声量一般会和事件中个体受到的伤害程度引发的共情性有关。伤害程度越大、能感受的委屈程度越大,舆论声量也就越大。
2. 不科学的防疫措施。如入户消杀、户外大规模消毒等。舆论的声量会随着群体认为的反科学程度成正比。
3. 不公平的防疫措施。如外国人不遵守防疫规则等。
4. 涉嫌违法的防疫措施。如未经同意强制入户消杀。
5. 对疫情中的掉书袋行为的反感情绪。如不断发明新的防疫词汇等。可能会引发网络嘲讽及负面二创传播。
6. 以上内容的组合。
这些事件在舆论传播过程中有天然的正确性,对防疫政策不满的群体会借此批评防疫政策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支持现有防疫政策的群体也不会在这些事件中给与反驳。所以一旦政务单位在执行防疫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以上错误行为,可能会被舆论快速放大。同时也可能会有营销号或特殊群体为了吸引流量等目的而刻意编造相关事件或通过模糊事件背景等方式来吸引群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从而迅速形成较大的负面舆论事件。
在这种复杂的舆论环境下。作者认为,政府单位在日常涉及到舆情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舆情监测软件来加强了解地区民意,了解群众在抱怨什么。对舆论声量较大的抱怨(如核酸排队过长等问题)必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 涉及防疫的政策出台前,加强舆情研判。研判内容包括政策执行过程中给对群众的影响、对受影响群体的补偿措施能否改善舆论、对政策中的词汇是否会引发争议或误解等。
3. 同步出台政策解读。明确政策出台的必要性。从舆情工作的角度出发,在做政策解读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解读政策出台的原因、意义,需要特别强调该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原因和意义(如社会底层人员、老人等),以及对网民中坚力量(如学生和30岁以下群体)的原因和意义。因为舆论的特点是更倾向于弱势群体。
2) 消除政策的在网民心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引发谣言的温床。常见的不确定性包括模糊不清的定义、政策的具体时间以及终止条件、政策的适用人群、政策和之前的政策有无冲突等。
3) 请第三方专业人员对专业性背书(包括科学层面、法律层面等)。利用第三方来说明政策的专业性。同时注意专业人员本身在网络上的口碑,避免请网络口碑不佳的专家解读以免引发负面舆论。
4) 宣传部门在宣传政策执行时,可侧重于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人性化细节、科学性。预防舆论发泄口。
4. 宣传禁忌:
1) 不要简单宣传防疫数字,容易引发反感。如简单标榜在一天内做了多少核酸或消杀多大面积等。
2) 不要刻意宣传某基层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大牺牲。如核酸检测员中暑等。容易引发人们对防疫准备不到位的负面。
3) 宣传中的政策执行人性化报道要侧重于弱势群体,特别不要宣传对国外人士的特殊照顾,极易引发网民反感。
综上,虽然在奥密克戎时期舆论环境趋于复杂化,只要应对得当仍然会得到舆论支持。如六月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后,舆论反应普遍良好。疫情防控事关亿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科学防疫、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必将夺取这场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相关阅读推荐:新冠肺炎疫情舆情汇总分析(2020-2022年)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