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受强降雨影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内涝严重,歙县中学、歙县二中2个高考考点大部分考生都没能按时抵达,导致高考语文、数学无法正常进行。7月9日,歙县启用语文、数学(文、理)科目备用试卷考试。在2020年高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期一个月的大背景之下,一场突发的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将歙县高考两度延期,一时间网络舆情跌宕起伏,质疑公平性和加油祝福之声并存于网络舆论场。同时,线上信息及时披露、线下问题有效解决相结合以求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的应对模式迅速上演,从而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提供了积极的传播价值。
1、舆情综述
歙县暴雨高考或延迟,舆论火速聚焦
疫情下的高考第一天本身就是具有话题性的新闻热点事件,媒体必然会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形式进行高考选题策划,制造爆款吸引公众关注。据鹰眼速读网舆情监测系统针对“歙县高考”热度分析显示,7月7日9时之前,新安晚报、合肥校园、黄山新鲜事等当地媒体、自媒体就对“歙县暴雨”、“考生乘船赶考”、“转扩路况”等进行了报道,网络上出现了少量的传播热度;而9点正式开考之后,从“或延迟至10点之前开始”到“因暴雨高考语文延期”,歙县高考网络舆论热度伴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直线上升的态势,于12时到达舆情峰值。
高考数学也因暴雨延期,多重危机考验
从网络热度趋势来看,7日12时以后出现了短暂的下降,14时至15时又小幅回升,这一时期,安徽歙县高考数学也因暴雨延期的消息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环球网等主流媒体广泛传播,导致安徽歙县经受着灾情应对、高考考生和舆论心态等的多重危机考验。
通过鹰击早发现舆情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可见,在地域热度分布上,安徽绝度热度到达99,排在首位且远远超过二、三位的北京、广东。事发所在地的网民给予了高度关注,高考延期与当地考生利益紧密相关,洪灾具体情况、稳定考生心态、保证公平性等问题遭网民拷问。
高考恢复正常、启用备用卷,舆情逐渐降温
面对突发洪灾致高考延期事件,歙县官方动作不断积极做出回应,发布“致高考考生及家长的一封信”、连夜紧急搭建浮桥、制定应急交通保障线路等等。7月8日,高考第二日恢复正常,网络舆论略微上涨;7月9日,启用语文数学副题考试,网络舆论再度小幅增多。此时,舆情讨论强度远不及延迟当天,已经大大降温。
2、舆论观察
2020歙县高考延期无论是在官方舆论场还是民间舆论场呈现上,都成为了高考突发事件舆论观察的典型样本。该起舆情之所以在发酵过程中没有酿成重大的舆论危机,官方积极应对、媒体议题设置、网民观点交锋等方面都创造了现实条件。
官方舆论场及时跟进,催生共情性疏导情绪
首先,安徽省官方第一时间向社会、媒体披露灾情程度、考生到考场受阻情况等事实信息,主导着新闻议程和关注焦点。其中@黄山市人民政府发布、歙县教育局、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歙县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通过社交网络媒体平台、主流媒体渠道、官网等时刻保持主动发声,塑造了“坚决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正面形象,催生舆论产生“活着就好”的共情心理。其次,主流媒体平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及时进入歙县洪灾一线现场,以直播的形式加强网民对洪灾的感知,将救援保障人员辛苦不易呈现在公众面前;第二日积水退去高考恢复正常同样进行了现场探访,及时报道网民关切事实进展,一定程度上疏解了焦虑情绪。
民间讨论自发净化负面舆论,释放朴素善意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网民讨论中,从高考语文确定延期开始关于“备用卷”公平性问题的讨论就没有间断,难度系数是否更大、对考生心态的影响引起网民之间的激烈争议。一方面,部分网民出于不要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的想法,极力科普备用卷并不难,副题试卷由同一批专家命题;另一方面,歙县高考延期并非首例,2003年高考试卷被盗第一次启用备用卷,2006年福建建瓯市的高考也因洪涝灾害延期,这些讨论把歙县此次延期备用卷放在了历时性的角度,稀释了特殊性,表现出民间舆论的朴素善意。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