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简评 >>正文

舆情简评|上海一护士向患者下跪道歉

2025-02-20 17:07 作者:C 浏览次数:846 标签: 医院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 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速读全网"舆情,了解传播路径,把握发展态势——点击试用鹰眼速读网全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一、事件概述

2月16日,上海仁济南院发生了一起护士因拔针导致患者出血而跪地向患者道歉的事件。该事件引起了公众关注。视频中显示,护士跪在输液室地上,希望得到患者的谅解。

2月18日,医院工作人员对此事件作出回应,称涉事护士刚参加工作不久,在给患者拔针时不慎导致出血,因患者坚持要求道歉,护士才跪下请求原谅。医院方面表示,事发后已对护士进行了安抚。

二、舆情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有关“上海一护士向患者下跪道歉”的媒体舆情于02月18日16时15分达到最高峰,网民舆情于02月18日21时20分达到最高峰。

三、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上海一护士向患者下跪道歉”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舆情量,占总量的51.5%,其次为社交网络占36.7%,新闻APP占11.4%。

四、情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上海一护士向患者下跪道歉”的情感倾向主要集中在中性,占据了52.2%的比例。这表明大多数公众对这一事件持有中立的态度,可能在等待更多的信息或对事件的全貌进行评估。负面舆情紧随其后,占比41.2%,这可能反映了一部分公众对事件的不满或批评。

相比之下,正面舆情较少,仅占6.6%,这可能意味着只有少数人对事件持积极看法或表示支持。总体来看,公众对这一事件的情感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其中中性和负面情感占据了主导地位。

五、热词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上海一护士向患者下跪道歉”的话题提及频次较高的词语有“护士”、“患者”、“拔针”、“出血”、“原谅”等。

六、媒体报道

对“上海一护士向患者下跪道歉”事件的媒体报道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一)关注护士跪地道歉事件

据大河报、南方日报、北京日报报道,2月16日,上海仁济南院发生了一起护士跪地向患者道歉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视频中显示,一名护士跪在输液室的地上,希望坐在椅子上的患者能够对她予以谅解。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事件起因是护士在给患者拔针时导致出血,患者一直要求道歉,护士因此跪下请求原谅。该工作人员还提到,涉事护士刚参加工作不久,事发后领导对其进行了安抚。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医患关系中的紧张和沟通问题,也引发了对医疗行业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和工作环境的关注。

(二)聚焦医院对护士的安抚措施

根据海峡都市报、极目新闻、南风窗的报道,上海仁济南院在护士跪地道歉事件发生后,医院方面对涉事护士进行了安抚。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这名护士年纪轻,刚参加工作不久,事发后领导对其进行了安抚。这一回应显示了医院对员工情绪和心理状态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医院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积极态度和对员工的支持。

(三)讨论护士跪地道歉的社会反响

从长江云新闻、杭州日报、大皖新闻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护士跪地道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公众对于护士在压力下跪地道歉的行为表示同情,同时也对医患关系、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压力等问题表达了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对医疗行业内部问题的反思,也促使社会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深入思考。

(四)关注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

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护士因拔针出血而跪地道歉,反映了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高要求和对医疗失误的零容忍态度。这种紧张关系不仅给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因此,如何缓解医患关系,建立更加和谐的医疗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五)聚焦医疗行业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

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医疗行业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因拔针出血而跪地道歉,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医院领导对涉事护士的安抚措施,也显示了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医疗行业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七、网民情绪

八、网民观点

对“上海一护士向患者下跪道歉”事件的网民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一)对患者行为的谴责

部分网民对患者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患者过于苛刻和无理,不应该因为一点小事就让护士下跪道歉,这种行为是对护士尊严的侮辱,也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这些言论表达了对患者行为的愤怒和不满,以及对护士的同情和支持。

(二)对护士的同情和支持

许多网民对涉事护士表示同情和支持,认为护士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应该得到理解和宽容。他们强调护士也是人,不应该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这些言论体现了对护士工作压力和困境的理解和关心,以及对医患关系紧张的担忧。

(三)对医患关系的反思

一些网民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表示担忧,认为这种事件是医患关系恶化的一个缩影。他们认为,患者和医院管理层应该更加尊重和理解医护人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服务和态度,忽视了医护人员的技术和专业价值。这些言论呼吁社会重视医患关系的改善,提高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四)对医院管理层的批评

部分网民对医院管理层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医院在处理此类事件时过于软弱,没有站在医护人员这边,反而让护士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和委屈。他们认为医院应该更加重视医护人员的权益保护,而不是简单地迎合患者的要求。这些言论反映了对医院管理层不作为的批评和不满。

(五)对医护人员权益保护的呼吁

许多网民呼吁社会和相关部门重视医护人员的权益保护,不要让他们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和侮辱。他们认为,医护人员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这些言论表达了对医护人员权益的关切,以及对医患关系和谐的期待。

九、热门文章

十、研判分析

(一)风险分析

1.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本次事件中,护士因拔针出血而被迫下跪道歉,反映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高要求和对医疗失误的零容忍态度。这种行为会导致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加剧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此类事件可能引发更多类似冲突,破坏医患之间的信任基础,阻碍和谐医疗环境的构建。

2.医护人员职业尊严受损

护士下跪道歉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尊严。这一事件可能引发医护人员的集体不满,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尤其是年轻护士,可能因类似事件而对职业前景产生担忧,甚至选择离开医疗行业。这不仅会加剧医疗行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还可能削弱整个医疗系统的稳定性。

3.医院管理形象受损

事件中医院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公众的质疑。部分观点认为医院在处理患者投诉时未能充分保护医护人员的权益,甚至被批评为“绥靖政策”。这种处理方式可能导致公众对医院管理能力的不信任,影响医院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

4.社会舆论压力增大

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媒体关注。舆论中既有对护士的同情,也有对患者行为的批评。然而,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多负面舆论,甚至被部分媒体或网络用户过度解读,从而给医院和医疗行业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医患沟通与教育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普及基本的医疗知识,帮助患者理解医疗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正常情况,减少因误解而引发的冲突。同时,医院应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提升他们在面对患者投诉时的应对能力,避免类似极端事件的发生。

2.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应重新审视内部管理制度,避免“按闹分配”的处理逻辑。例如,可以借鉴深圳某医院的“新手保护期”制度,为新入职护士提供更充分的保护和指导。同时,建立公平合理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加强医护人员心理支持

针对医护人员面临的心理压力,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心理支持团队,为医护人员提供定期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此外,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缓解工作压力。

4.推动医疗制度优化

从行业层面来看,应反思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如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时间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优化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医护人员的待遇和职业保障,从根本上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若需要查看更多医院突发舆情事件分析研判报告,可申请免费试用蚁坊软件的AI智能舆情分析报告工具。(舆情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工具免费试用入口>>>)

 

相关阅读推荐:舆情简评|孕妇被行李箱砸中致早产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

热门文章 换一换
文章推荐换一换
舆情监测关注问题换一换
舆情监测公司排名 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系统 全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 舆论 舆情监测平台 互联网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舆论聚焦 中山大学张鹏 超强台风山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微博传播分析 网红直播 手机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热点事件 舆情搜索 舆情预警系统 近期舆情 舆情报告 舆情 免费舆情软件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是什么意思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案例分析 专业舆情监测 媒体舆情监测 药品安全事件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洁洁良 乐清女孩 新浪微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2019网络舆情事件 山东寿光水灾 社会舆情 舆情监测哪家好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报价 新浪舆情 手机舆情监测 近期舆情 网红直播 舆情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社会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分析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网络舆情监控软件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是什么意思 免费舆情监控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 政务舆情 什么是舆情 新华网舆情在线 舆情监控系统 互联网舆情分析 社区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网络舆情管理 人民舆情监控 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 涉警舆情 鹰击 鹰眼舆情
标签云 换一换
属地舆情监测 全网舆情监测 地方舆情 舆情监测软件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舆情分析 行业舆情 互联网舆情分析 消费舆情 医院舆情 医疗舆情 舆情周报 新闻舆情 民生舆情 社会舆论热点 舆情监测软件排名 网络舆情 校园舆情 短视频 舆情传播 舆情热点事件 旅游舆情 景区舆情 网络安全 蚁坊软件 舆情事件 舆情汇总 教育舆情 市场监管 金融舆情 金融监督管理局 财经金融舆情监测 舆情舆论汇总 学校舆情 涉警舆情 社会舆情 网络热点事件 近期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 公安舆情监测分析 公安类舆情 娱乐舆情 AI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大数据服务平台 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系统 AI舆情监测服务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月度舆情分析 AI舆情服务 人工智能 舆论监测 舆情研究 2024年报告 网络舆情监测 热点监测 蚁坊 假期舆情 交通舆情 在线监测软件 舆情监测预警 舆情监测平台 高校舆情 舆情分析研判 新媒体舆情 舆情研判 数据监测 舆情查询 舆情数据分析 舆情治理 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综合治理 网络信息生态治理 舆情应对 舆情监测 应急舆情 舆情风险监测 灾害舆情 应急管理 舆论态势 舆情信息分析 舆情回应 舆情风险 舆情服务 公共事件舆情 舆情监测方法 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 视频舆情监测 舆情平台 舆情预警 舆情态势 农业舆情 农村舆情 老年人保护舆情 舆论风险防范 舆论监测软件 网络舆论监测 妇女儿童舆情 网红直播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案例 政务舆情 大数据舆情 舆情信息收集 网上舆情 安全生产 食品舆情 信息挖掘 舆情搜索 疫情舆情 涉稳舆情 航空舆情 开源情报工具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传播规律 传播路径分析 政府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涉法舆情 检察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抗击疫情 疫情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社交媒体舆情 谣言传播 舆情监测方案 网络社会热点舆情分析系统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免费大数据平台有哪些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哪家好 互联网舆情监测 2023年舆情分析报告 电力舆情 高考舆情 互联网舆情 政府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服务商 铁路舆情 辖区舆情监测 舆情服务商 如何网络舆情 能源舆情 企业舆情 政策舆情 危机公关 舆情告警 智慧城市 舆情案例 数据分析软件有哪些 网信办信息汇总 舆情监测哪家好 网络舆情网 乡镇舆情 税务舆情 舆情处置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生态环境舆情 负面舆情 消防救援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地震舆情 明星舆情 新媒体舆情监测 自媒体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社交新全媒体监测系统工具平台公司 法治舆情 司法舆情 法院舆情 网红舆情 23年舆情报告 网络意识形态 在线舆情监测 涉毒舆情 科技舆情 鹰眼速读网 鹰击早发现 监狱舆情舆论 大数据分析工具 大数据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政府舆情监测系统 大数据舆情分析 媒体舆情 媒体舆论 网络在线教学舆情 烟草舆情舆论 会议舆情 舆情预警系统 媒体监测 环境舆情 舆情专报 次生舆情 舆情分析服务 舆论反应 信息战 舆论战 舆论趋势 新闻舆论阵地管理 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乱象 女权舆论 性别矛盾 民族宗教舆情 宗教舆情 银行舆情 互联网舆情治理 2022年舆情报告 未成年人舆情 舆情引导 舆情日报 两会舆情 审计局 舆论失焦 政法舆情 网络实名制 舆情监督 奥运会 疫情搜索大数据 舆论知识点 新闻传播理论 新疆棉花 社会情绪指数 正面舆情 网络暴力 社会性死亡 辟谣 涉犬舆情 事件过程 鹰眼舆情 鹰击 清博大数据舆情 舆情格式 疫情舆情分析报告 抗疫英雄事迹舆情 虚假新闻 什么是舆情 2020年舆情报告 2020年舆情 深度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 舆论分析 舆情公关 虐童事件 反转新闻 网红 微舆情 微博传播分析 舆情监测工具 手机舆情监测 新浪舆情 新华舆情 2019网络热词 网络流行语 百度舆情监测 企业危机管理 315 网络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是什么意思 德云社 网络舆论分析 大数据舆情监测案例 网络热词 微博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公司 2019舆情热点 犯罪舆情 股票舆情 消防舆情 微信舆情监测 民航舆情 人物舆情 公益舆情 感动中国 影视舆情 舆论监督 2019舆情 2018舆情事件盘点 2018舆情报告 免费舆情监测系统 雾霾舆情 港澳台舆情 涉军舆情 拆迁舆情 舆情反转 反腐舆情 海外舆情 信息惠民 体育舆情 强拆舆情 舆情指数 环保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