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设定,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中角色的形象,性格及用以丰富角色的各种背景资料称为这个角色的人设。目前“人设”、“人设崩塌”作为网络中较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的人设一般指的是个人在网络环境中刻意展现出的形象、定位,例如“高学历”“高颜值”“品行高尚”“学霸”等。“把社会当成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戈夫曼的拟剧论为社会交往中的自我形象塑造提供一种视角。
一、拟剧论基本观点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认为,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流互动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作一种表演。生活中的每个人,总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观众的注视下进行角色呈现。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往往想要给予某种印象或尽量避免与给予的印象相抵触。戈夫曼的拟剧论解释了三种社会互动分类:前台、后台和台下。
前台(Front Stage)
当一个人意识到交流互动行为的发生时被称为处于前台。在前台交流中,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舞台”上行动,此外,其他人也意识到这个人的行为。例如,在涉及人物刻画的戏剧中扮演一个角色的复杂表演就是前台表演的例证。前台即个人对外界公开展现扮演、外界对其观察的状态。
后台(Back Stage)
当一个人不在前台状态时,自我呈现发生在幕后的情况称为后台。后台的存在使个人可以从被观察被监视中解脱出来。正如一个人在观众面前完成表演后卸妆和脱下戏服。在现实生活中,这往往指的是区别于展现在公众视野的、个人意识到其摆脱监视的、隐蔽的私人生活。
台下(Off Stage)
台下状态指一个人既不在前台也不在后台的状态。这种情况意味着个人不知道其他人正在观察他,他没有意识到被监视被观察。在这种状况下的表现即个人不会在意他的面部表情、语气和措辞表达如何。
二、传统性的表演倾向与印象管理
在自我形象的塑造中,拟剧论中讨论了传统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人类是传统的生物,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人往往要经历很多痛苦才能被社会接受。传统作为描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描绘和表达我们对社会的尊重的方式,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被视为离经叛道者或脱离社会。因而,联系到传统性,拟剧论指出人们试图找寻社会接受的东西,更倾向于采用可使他们在社会视角下看起来良好、受人尊敬的方式来描绘自己。
戈夫曼认为拟剧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隐藏的自我,人类不会在别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但是,人们以一种其他人眼中可以接受的方式陈述它。个人站在他人视角与社会视角的层面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在追求形象塑造与反馈中尝试对自我、对他人实现双重控制。这涉及戈夫曼提出的“印象管理”概念,指的是在社会中创造某事的印象,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试图以一种与其社会地位可接受的方式来描绘自己。这样,每个人就有了两条相互联系的生活。前台的生活是人们试图表达自己的地方,如此一来,也产生了因要描绘扮演特定形象以匹配其社会地位的痛苦,后台生活即成为人们经历痛苦与耻辱的地方。
印象管理的策略分为四种:(1)理想化表演,核心是“掩饰”,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在他人心目中塑造显示理想化的形象。(2)神秘化表演,是与互动方保持一定距离,使对方产生一种崇敬心理。戈夫曼发现,对一个人越熟悉,就越容易轻视他。(3)误解表演,指使别人产生错觉,得到假印象的表演。误解表演有两个目的:获得利益和满足虚荣心。(4)补救表演,表演过程中的无意动作、失礼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会导致表演的不协调,补救表演就是用来应付诸如此类非预期意外行动。
三、拟剧论的评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观察别人,因此,了解拟剧论可成为帮助理解他人行为的一种方式,此外,了解拟剧论也不失为个人建立自信,表达自我的一种助力方式,以经营好社交形象,扩大社交圈。而谈及拟剧论的局限性,拟剧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每个人在社交互动中的角色几乎总是“戏剧性的”。即使人们看起来是完全自然、不由自主的,这种交流互动仍然是在表演,这对于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有过度简化之嫌。其次,理论忽略了人们并不总是为他人表演,关键点在于人们并不总意识到他们正在被观察被监视,也不总意识到他们正以对外形象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该理论在重视社会建构的信念与传统对人施加的影响的同时,忽略了人思考与行动的独立性。
参考资料:欧文·戈夫曼的拟剧论解读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