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一条政策发布后,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公众的高度聚焦和热议。若在这期间,稍有不慎,便可能在舆论场中掀起轩然大波,引发负面舆论风险。因此,为了有效预防政策舆情风险,亟需了解政策舆情中常见的风险点有哪些以及预防措施。那么,到底政策舆情风险点有哪些呢?又该如何有效预防风险?
1.源头性风险。如政策出台前未结合区域差异,引发被忽视区域群众的抵触情绪,极易催生舆情。
2.传播性风险。政策文本多为 “官方术语”,未配套通俗解读,或解读内容前后矛盾,导致公众理解偏差,极易滋生舆情。
3.落地性风险。如政策执行流程繁琐、办理周期过长,或部门间相互推诿,易催生舆情,甚至引发群体性投诉。
4.行业利益冲击风险。如某一政策对特定行业的限制或调整,会直接影响从业者收入、企业生存,易引发行业内群体的集体发声,滋生舆情。
1.搭建高效舆情监测平台
通过引入一套或自动搭建一个像鹰眼速读网这类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24 小时实时监测舆情的平台,以便于能够全面收集各类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论坛社区等平台上与政策相关的舆情信息。另外,还能精准识别舆情热点、情绪倾向、传播路径等关键要素,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舆情风险点。(相关舆情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免费试用入口>>>)
2.制定完善的舆情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政策舆情风险,制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应对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应对流程、发布口径等,确保在实际舆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有效执行。
3.及时回应舆情
一旦涉及政策舆情发生,相关部门应第一时间发声回应。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声明、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向公众说明政策情况、事件进展,积极解答疑问,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决心。
相关阅读推荐:国内政务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网站有哪些?相关舆情网盘点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