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研究 >>正文

舆情知识:当我们在谈论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时,实际在说什么?

2023-07-04 17:09 作者:Z 浏览次数:4902 标签: 舆情研究 网络舆论分析 舆情传播 自媒体传播
"速读全网"舆情,了解传播路径,把握发展态势——点击试用鹰眼速读网全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在做舆情分析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群体”这个概念,包括一些相关的术语如“群体极化”“群体思维”等。 “群体”这一术语具有相对广泛的含义,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在这里,我们将专注于探讨在网络舆论、网络舆情分析的语境中,“群体”一词的具体诠释。

舆论中的“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舆论中的“群体”概念一般等同于社会心理学里的“群体”概念。"群体"通常被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和影响,共享一些共同的目标或者有一定的共同认同感。他们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1. 互动:群体的成员需要有一定的互动,这可能包括交流、合作、竞争等。

2. 共享目标或利益:群体的成员通常有一些共享的目标或利益,这可能是完成一个任务、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个目标等。

3. 相互影响:群体的成员需要能够相互影响。这意味着一个成员的行为、态度或信念可以影响其他成员。

4. 共同认同感:群体的成员通常有一种共同的认同感,他们认为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并与群体有一种情感上的联系。

5. 结构和角色在许多群体中,成员之间有一定的结构和角色分配,例如领导者和跟随者,或者不同的工作职责。

群体往往表现出一些特别的效应,比较常见的有:

1. 从众效应(Conformity):这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适应群体的规范。这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影响,可以导致个体放弃自己的判断,以适应群体的期望。

2.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这是指在群体讨论中,群体成员的观点往往会变得更加极端。也就是说,如果群体成员在讨论开始时就倾向于某一观点,那么在讨论结束时,他们的观点往往会变得更加倾向于那一方。

3. 群体思维(Groupthink):这是指在群体决策中,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和一致,群体成员可能会忽视或压制与群体观点不符的信息,导致决策质量下降。

基于社交网络形成的“群体”有什么不同?

网络中的群体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最大的不同往往是沟通交流的方式。传统的群体往往和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如家庭、工作团队、社区等,他们往往以线下的形式做沟通交流。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沟通则依赖于线上,他们表现出了一些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能出现的群体特征。

我们可以先看下互联网中的典型群体:

1. 兴趣群体:这些群体是由共享特定兴趣或爱好的人组成的,如摄影爱好者、科幻小说读者、健身爱好者等。他们可能会在特定的社交网络平台或论坛上分享信息、讨论话题、组织活动等。

2. 观点群体:这些群体是由持有相同或相似观点的人组成的,如政治观点、宗教信仰、社会问题等。他们可能会在社交网络上进行讨论、辩论、宣传等。

3. 活动群体:这些群体是由参与特定活动的人组成的,如在线游戏团队、编程马拉松团队、网络挑战参与者等。他们可能会在社交网络上协作、竞争、分享经验等。

4. 身份群体:这些群体是由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组成的,如性别、种族、性取向、职业等。他们可能会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经验、提供支持、倡导权益等。

通过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平台,把一些之前很难聚集在一起的人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可能相隔万里,但却可以流畅的用多种形式沟通交流。这些群体的特性和动态可能会受到社交网络的特性的影响,如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广泛性等。例如,社交网络的匿名性可能会增加群体成员的自由度和多样性,但也可能增加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的风险。社交网络的即时性和广泛性可能会加速信息的传播和群体的形成,但也可能增加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

涉及 “群体”的舆情特征

当舆情事件涉及到群体时,这类舆情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快速传播:由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信息可以在群体中快速传播。特别是在借助现在社交网络平台的算法推送机制,一条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触及大量的用户。

2. 情绪化:群体中的舆情通常包含大量的情绪化的表达。群体成员可能会通过强烈的语言、表情符号、图片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这可能会加剧舆情的影响。

3. 极化:群体中的舆情可能会导致观点的极化。如果群体成员在事件开始时就倾向于某一观点,那么在舆情发展过程中,他们的观点可能会变得更加极端。

4. 持久化:群体中的舆情可能会更持久。由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舆情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而不是像一些个体舆情那样快速消退。

5. 易于操纵:由于群体的特性,群体中的舆情可能更容易被操纵。例如,一些人或组织可能会使用各种手段(如发布假信息、使用机器人账号等)来影响群体的观点和行为,从而操纵舆情的方向和强度。

回应“群体”类舆情时的注意事项

回应涉及“群体”的舆情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群体:首先,需要理解群体的特性,包括群体的大小、群体的语言特征(如群体内特有的一些语言表述方式、口头语或表情包,避免误解)、群体的观点和态度等。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舆情的来源和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回应。

2. 及时回应:由于舆情可能会在群体中快速传播,因此需要及时回应,避免舆情失控。可以借助舆情监测工具,如鹰眼速读网来监测舆情。

3. 持续关注:舆情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需要持续关注舆情的发展,以便及时调整回应策略。

4. 以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应对群体极化:如果已经发生了群体极化现象,回应时需要格外的谨慎。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帮助群体成员更全面地理解问题。避免提供可能加剧极化的偏见或误导性的信息。

以上只是一部分注意事项,实际上,回应群体舆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环境来制定和调整回应策略。

常见舆论效应和“群体”的关系

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或者叫做过滤泡(Filter Bubble)是一个现代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搜索引擎环境中的现象,指的是当我们的信息获取和消费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时,算法会根据我们的历史行为和偏好,向我们推送更多我们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从而使我们处于一个主要由我们感兴趣的信息构成的环境中,这就形成了一个“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与群体有密切的关系。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往往会与那些持有相似观点和兴趣的人进行交流,形成一个群体。这种群体的形成可能会加剧群体极化,因为群体成员主要接触的是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很少接触到不同的观点。这可能会导致群体成员的观点变得更加极端,也可能导致他们对其他观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信息茧房也可能影响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都处于相同的信息茧房中,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形成共享的观点和认同感,从而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但同时,他们也可能更难以理解和接受群体外部的观点和信息,这可能会导致群体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和隔阂。

逆火效应

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误,主要涉及到个体层面的认知和信念。逆火效应是指当人们面对与自己的信念相冲突的证据时,他们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反而可能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这种现象在政治、宗教、科学等许多领域都有观察到。

然而,虽然逆火效应主要涉及到个体层面的认知和信念,但它也可能在群体中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都持有相同的信念,那么他们可能会一起抵制与他们的信念相冲突的证据,从而导致群体的观点变得更加极端。这种情况可以被视为一种群体极化的表现。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由德国政治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在1974年提出。这个理论描述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即个体因为担心持有与主流或者看似主流观点不同的观点会遭到排斥或者孤立,因此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群体效应,因为它涉及到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然而,与其他群体效应(如从众效应或群体极化)相比,"沉默的螺旋"更多地关注的是社会环境对个体自我表达的影响,特别是在公共舆论环境中。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理解公共舆论、社会压力等现象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某些社会环境中,某些观点可能会被压制,而其他观点可能会被放大。

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免费试用

相关阅读推荐》》十大主流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综述,舆情监测性能对比

网络舆情信息和音视频舆情监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破解之道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热门文章 换一换
文章推荐换一换
舆情监测关注问题换一换
舆情监测公司排名 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系统 全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 舆论 舆情监测平台 互联网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舆论聚焦 中山大学张鹏 超强台风山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微博传播分析 网红直播 手机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热点事件 舆情搜索 舆情预警系统 近期舆情 舆情报告 舆情 免费舆情软件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是什么意思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案例分析 专业舆情监测 媒体舆情监测 药品安全事件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洁洁良 乐清女孩 新浪微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2019网络舆情事件 山东寿光水灾 社会舆情 舆情监测哪家好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报价 新浪舆情 手机舆情监测 近期舆情 网红直播 舆情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社会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分析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网络舆情监控软件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是什么意思 免费舆情监控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 政务舆情 什么是舆情 新华网舆情在线 舆情监控系统 互联网舆情分析 社区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网络舆情管理 人民舆情监控 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 涉警舆情 鹰击 鹰眼舆情
标签云 换一换
行业舆情 舆情分析研判 学校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 教育舆情 民生舆情 舆情监测 社会舆论热点 社会舆情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哪家好 航空舆情 人工智能 舆情服务 辖区舆情监测 2023年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热点事件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新闻舆情 舆情汇总 涉警舆情 舆情服务商 如何网络舆情 舆情预警 舆情研判 舆情风险 舆情风险监测 舆情分析 医疗舆情 交通舆情 能源舆情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方案 企业舆情 舆情舆论汇总 舆情周报 近期舆情 政策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涉法舆情 检察舆情 信息挖掘 舆情信息收集 地方舆情 属地舆情监测 政务舆情 市场监管 舆情事件 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 金融舆情 金融监督管理局 财经金融舆情监测 互联网舆情监测 危机公关 新媒体舆情 政府舆情 政府舆情监测 开源情报工具 舆情系统 舆情告警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舆情 假期舆情 灾害舆情 应急管理 旅游舆情 景区舆情 智慧城市 舆论监测 舆情案例 免费大数据平台有哪些 数据分析软件有哪些 数据监测 舆情查询 网信办信息汇总 舆情研究 舆情平台 短视频 视频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哪家好 热点监测 舆情热点事件 网络舆情 消费舆情 舆情监测系统 网络舆情网 舆情监测报价 农村舆情 乡镇舆情 舆论风险防范 税务舆情 舆情处置 校园舆情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互联网舆情 全网舆情监测 舆情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预警 生态环境舆情 舆情搜索 负面舆情 消防救援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地震舆情 娱乐舆情 高校舆情 谣言传播 电力舆情 明星舆情 新媒体舆情监测 疫情舆情 自媒体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社交新全媒体监测系统工具平台公司 网络综合治理 法治舆情 司法舆情 法院舆情 网红舆情 23年舆情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舆情应对 老年人保护舆情 医院舆情 网络安全 公安舆情监测分析 公安类舆情 网络意识形态 网络舆情治理 网上舆情 网红直播 在线舆情监测 舆情信息分析 妇女儿童舆情 涉毒舆情 科技舆情 鹰眼速读网 鹰击早发现 食品舆情 监狱舆情舆论 大数据分析工具 大数据舆情监测 舆情传播 做好舆情监控 安全生产 网络社会热点舆情分析系统 政府舆情监测系统 互联网舆情分析 大数据舆情分析 媒体舆情 媒体舆论 网络在线教学舆情 烟草舆情舆论 会议舆情 大数据舆情 网络舆论监测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预警系统 媒体监测 环境舆情 公共事件舆情 舆情态势 舆论态势 舆论趋势 农业舆情 新闻舆论阵地管理 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乱象 女权舆论 性别矛盾 民族宗教舆情 宗教舆情 网络传播规律 银行舆情 舆情治理 互联网舆情治理 2022年舆情报告 未成年人舆情 舆情引导 舆情日报 两会舆情 审计局 舆情回应 舆论失焦 政法舆情 网络实名制 舆情监督 奥运会 涉稳舆情 疫情搜索大数据 铁路舆情 舆论知识点 新闻传播理论 新疆棉花 社会情绪指数 正面舆情 网络暴力 社会性死亡 辟谣 涉犬舆情 事件过程 鹰眼舆情 鹰击 清博大数据舆情 蚁坊 舆情格式 疫情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排名 抗疫英雄事迹舆情 虚假新闻 什么是舆情 2020年舆情报告 2020年舆情 社交媒体舆情 舆论监测软件 深度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 抗击疫情 疫情舆情分析 舆论分析 舆情公关 虐童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反转新闻 网红 微舆情 微博传播分析 舆情监测工具 传播路径分析 手机舆情监测 新浪舆情 新华舆情 2019网络热词 网络流行语 在线监测软件 百度舆情监测 企业危机管理 315 网络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案例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是什么意思 德云社 网络舆论分析 大数据舆情监测案例 网络热词 微博数据分析 高考舆情 舆情监测公司 2019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软件 犯罪舆情 股票舆情 月度舆情分析 消防舆情 微信舆情监测 民航舆情 人物舆情 公益舆情 感动中国 舆情监测平台 影视舆情 舆论监督 2019舆情 2018舆情事件盘点 2018舆情报告 舆情监测服务商 免费舆情监测系统 雾霾舆情 蚁坊软件 港澳台舆情 涉军舆情 拆迁舆情 舆情反转 反腐舆情 海外舆情 信息惠民 体育舆情 强拆舆情 舆情指数 环保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