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网络舆论工作能力,有效防范和预警重大网络舆情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
本预案适用于XX县行政区域内,因突发事件、公共政策、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引发的网络舆论关注度高、传播范围广、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事件。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和协同工作机制,确保舆情动态可管可控。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成立XX县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网信办、公安局、融媒体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共同参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汇总和指令传达。
县委宣传部:统筹舆情管理,指导信息发布与舆情工作;
县网信办:负责网络信息巡查、技术支撑与跨平台协调;
县公安局:依法查处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及违法账号;
县融媒体中心:做好权威信息发布与正面宣传;
涉事单位及属地乡镇(街道):第一时间核实情况,提供准确信息,配合开展工作。
三、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全时段、全领域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 监测范围
覆盖新闻网站、短视频平台、问答社区、生活分享平台、本地论坛、社交媒体等主要网络空间。
2. 关键词设置
围绕“XX县”“县政府”“教育”“医疗”“环保”“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核心领域,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动态更新监测词库。
3. 技术支撑
依托在线舆情监测分析软件鹰眼速读网,实现对全网信息的7×24小时自动监测、智能语义识别与趋势分析。系统具备情感判断、话题聚类、传播路径追踪等功能,可对异常信息自动预警,确保敏感舆情第一时间推送至责任单位。
四、分级响应机制
根据舆情传播范围、热度、情绪倾向和潜在影响,划分为三级响应:
三级响应(一般舆情):讨论量较小,情绪平稳,由涉事单位自行关注并定期报告进展;
二级响应(较大舆情):传播范围扩大,出现负面情绪聚集,由县网信办介入指导,涉事单位会同宣传部门联合研判;
一级响应(重大舆情):全网扩散,主流媒体关注,可能引发群体性误解或社会不稳定,启动领导小组会商机制,统一部署应对措施。
五、信息研判与报告
接到预警信息后,相关单位须在1小时内完成初步核实,2小时内提交书面研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网络传播态势、公众主要关切、潜在风险点及建议措施。领导小组根据报告内容,决定响应等级和后续行动。
六、信息发布
坚持“公开、透明、准确、适度”原则,通过县政府官网、官方公众号、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本地自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组织撰写评论文章、图解政策、短视频解读等内容,主动设置议题,关注舆论走向。
七、总结评估
舆情平息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开展复盘评估,分析事件成因、传播规律、工作成效与不足,形成专项报告。对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报送不及时的单位予以通报,推动工作机制持续优化。
八、附则
本预案由县网信办负责解释,定期组织培训与演练,提升各单位舆情管理能力。鼓励各部门积极应用在线舆情监测分析软件鹰眼速读网(免费试用入口),提升监测智能化水平,夯实网络综合治理基础。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阅读推荐:重大突发事件中舆情监测和研判的重点有哪些?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