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发生突然、影响广泛、公众关注度高等特点,极易在短时间内引发网络热议。为有效防范信息传播带来的次生影响,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特制定本预案,突出关键环节,明确工作流程,确保信息感知及时、研判精准、管理有序。
一、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高效的突发环境事件网络信息监测与预警机制,实现对相关网络动态的早发现、准识别、深分析,为应急指挥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知情权。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成立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宣传、应急管理、信息中心等多部门参与的网络信息联动小组,明确职责:
-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事件信息核实、技术研判与数据支持;
- 宣传部门:统筹信息口径,组织权威发布;
- 信息中心:依托技术平台开展实时监测与报告生成;
- 应急管理部门:协调现场处置与信息联动。
三、重点监测内容
聚焦以下四类信息,确保风险感知无盲区:
1. 污染事件曝光:如空气异味、水体变色、土壤污染、噪声扰民等现场图文或视频信息;
2. 健康影响反馈:公众反映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身体不适、农作物受损等情况;
3. 责任归因讨论:网络中对涉事企业、监管单位的责任指向与质疑声音;
4. 政策执行质疑:对环保标准、整改措施、监测数据真实性的讨论。
四、监测与预警机制
1. 全时段动态监测
依托舆情监测预警平台鹰眼速读网,设置“突发环境事件”专属监测标签,7×24小时监测新闻网站、地方论坛、博客、政务平台等公开信源,确保信息监测全面、及时。
2. 智能识别与预警
鹰眼速读网(全网舆情监测网站免费试用入口)平台具备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自动识别“黑烟”“刺鼻”“死鱼”“超标”等关键词,过滤无效信息,降低误报率。一旦相关信息量或负面情感指数达到预设阈值,系统即时推送预警提醒。
3. 热点自动聚类
平台可将同一事件在不同渠道的报道自动归并,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掌握事件全貌,避免信息碎片化。
五、研判与报告流程
1. 初步筛查:信息中心值班人员对平台推送的高敏感信息进行人工复核,确认事件真实性与传播范围。
2. 深度分析:结合传播热度、情感倾向、信源类型等维度,评估事件影响力,识别潜在风险点。
3. 报告生成:通过鹰眼速读网自动生成《突发环境事件网络动态简报》,包含信息概览、传播趋势、重点观点摘录等内容,报送应急指挥小组。
4. 趋势跟踪:对持续发酵事件,每日更新分析报告,动态反映舆情演变。
六、信息发布与协同管理
- 统一口径:由宣传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拟定信息发布内容,确保信息准确、规范。
- 多渠道发布:通过政府官网、新闻发布会、权威媒体等渠道主动释放信息,减少猜测空间。
- 部门联动:信息动态实时共享,确保现场处置与网络管理同步推进。
七、技术保障:鹰眼速读网平台优势
- 全网覆盖:支持全网覆盖,确保不遗漏关键信息;
- 可视化分析:提供热度曲线、传播图谱、情感分布等图表,直观呈现态势;
- 定制化报告:支持一键导出分析报告,便于归档与汇报。
八、总结
突发环境事件的网络信息管理,关键在于“快、准、稳”。通过建立以舆情监测预警平台鹰眼速读网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体系,结合多部门协同机制,能够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感知的转变。本预案强调监测精准化、研判科学化、流程规范化,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阅读推荐:网络舆情风险预警分析报告在哪里查看?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