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报告 >>正文

北大校长口误事件引争议

2018-05-10 15:58 作者:蚁坊软件 浏览次数:22502
"速读全网"舆情,了解传播路径,把握发展态势——点击试用鹰眼速读网全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网络标签:北大  校长  林建华  鸿鹄  致歉信  校庆致辞  口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5月4日,林建华校长在北大12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讲话。在讲话中因口误将“鸿鹄之志”的“鹄”读成了“hào”,事后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次日,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致歉信,称自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并强调“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这个观点又引发新一轮的争议。因其北大校长的特殊身份,林建华此次口误事件被舆论过度解读。相关舆情量在5月5日达到顶峰。

一、传播分析

1.1 传播趋势

 

2018年5月4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校庆致辞中将“鸿鹄”一词中的“鹄”字读音念错,在网上引发关注,舆情迅速升温。5日,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论坛上发文向学生致歉,引发网民争议,《北京青年报》“新浪网”“网易网”等媒体对“北大校长林建华发道歉信”的信息进行了传播报道,@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刘耘博士@知中ZHICHINA等草根博主、大V发表对于北大校长林建华道歉信的看法和信息等,推动舆情达到顶峰。6日后,随着时间的发展,该事件热度逐渐下降。

1.2 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北大校长口误事件引争议”的舆情信息中,传播量位居首位的平台为微博。5月5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论坛发表致歉信,官微@北大未名BBS将致歉信进行传播,同时,@北京青年报@头条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官微传播了相关新闻和信息。@王思聪@管鑫Sam@克里斯托夫-金等知名网络大V发表相关看法,提出了不同观点,推动了舆论的发展及分化。

其次是微信公众号微信作为自媒体人撰写播发文章、抒发观点的重要平台,在此次事件传播中也占有重要的比例,微信公众号“刘主编”“政事堂Plus”“咋整”等发表的《北京大学的鸿浩与我的“老官”》《北大校长的0分作文》《北大校长,你的致歉信让我有点焦虑》等评论文章均获得了10W+的阅读量及上千的点赞数。

第三是新闻网站,大量新闻网站及时跟进事件发展,对相关信息作出报道,“人民网”“齐鲁壹点”发布的《人民网评: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北大校长就致辞读错字道歉: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成为传播的热门文章。

、倾向性分析

2.1 媒体报道

 

5月4日,北大的校庆大会上,北大校长林建华发言时念错字的读音,这一事件迅速成为互联网上新热点,同时也引发媒体关注,27%的媒体报道主要为传播北大校长为念错字发文致歉,“人民网”“中国网”“千龙网”等媒体针对“北大校长为念错字发文致歉”相继发文,引发媒体纷纷转载。

23%的媒体报道建议理性看待北大校长读错字,“四川在线”“环球网”等媒体发文指出,即使“读错一个字”,也不应该全盘否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必为读错一个字,而揪着不放?建议理性看待此事,不要盲目跟风谩骂、诋毁。

18%的媒体报道点赞北大校长道歉的勇气,“人民网”分析认为,北大校长林建华在信中陈述经历,直面缺点,主动认错,不掩饰,不矫情,不诿过。道歉需要勇气,写信表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当然值得点赞。“南方网”也发文表示,北大校长致歉书是一种“求真”精神,值得我们去品味与学习。

16%的媒体报道涉及北大校长的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红网”发文称,从北大校长林建华的道歉看网络舆情的应对,林校长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自觉选择了坦诚这一条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强劲的担当精神。同样可能面临类似网络环境的还有各地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强化互联网意识,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践行群众路线,对网上那些善意的批评和自觉的监督都持欢迎态度,才能化解矛盾、改进措施,奋力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11%的媒体报道反思中国阅读文化的薄弱,《今晚报》发文分析,北大校长读错字不应该看作是个人的一次口误,这里面藏着全民阅读的大问题。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自省一下,在微信风靡的今天,我们还能读多少书?我们翻过字典吗?读错字的是这位大学校长,其折射的是我们时代的阅读衰微,呼唤全民阅读势在必行。

另外,5%的媒体报道关注北大校长林建华的个人经历、讨论北大校长的级别、建议北大校长加强人文教育等内容。

2.2 网民观点

 

近日,北大校长口误事件引发网民热议。29%的网民观点指责北大校长对校庆致辞态度敷衍,北大校长在最重要的场合,对于要表达“自己思想”的稿子,一次都没有读过,对自己不甚确定的内容,没有任何查证就搬出来,足以看出其对校庆致辞不重视。

26%的网民观点质疑北大校长文化水平低,作为最顶级学府的教员之首,北大校长林建华对于“鸿鹄”“谆谆教诲”“乳臭未干”等初中语文词汇还能读错,文化水平令人大跌眼镜。

18%的网民观点认为北大校长的道歉没诚意。其道歉内容一是为自己开脱归咎文革环境,二是批评人民捡芝麻丢西瓜不领会其思想,三是质疑与焦虑不能创造价值,企图改变大学固有的批判性学术独立自由精神。

14%的网民观点对北大的文化底蕴感到失望,校长代表的是整个学校,顶级学府竟然聘用了初中文化水平都未达到的人作为校长,北大作为“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的形象直接受到冲击。

8%的网民观点点赞北大校长林建华事后诚恳的道歉态度,认为北大校长的道歉坦诚、实在、平和,有承认错误的勇气。

此外,5%的其他网民观点主要包括吐槽北大的公关措施、建议北大校长辞职、表示读错字能理解等。

三、社会情绪

 

从上图可以看出,网民关于“北大校长口误事件惹争议”的情绪态度,中性舆情占比最高,约37.4%,主要是关注林建华校长写信致歉,认为演讲中发错音、念错字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较真等相关消息。正面舆情约33.2%,部分网民支持林建华校长正面回应口误事件,认为致歉书体现了北大求真务实精神,值得学习。负面舆情占比27.4%,部分网民质疑林建华校长的文化素养,为传承北大的精神与传统感到担忧等。

专家点评

启示

北大历史悠久,大师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北大校长更是群伦领袖,人文素养自不是寻常人可比。正因如此,北大校长讲话念错字,才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成公共事件。事后,林建华校长选择公开道歉,承认自己的问题,获得了北大师生的支持。随后,网民针对道歉信中提出“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的观点进行了质疑。

正面应对舆情是处理舆情事件的最优选择。林建华校长的道歉信发出后,迅速成为未名BBS“三角地”版区发帖列表第一条,在未名BBS的微博上转发超过5000次,留言接近500条。大批北大师生、校友乃至社会人士都在称赞林建华的真实、坦诚。从5月5日的舆情分析来看,北大校长误读事件的负面影响有所下降,正面评价比例逐步提高,舆情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说,林建华的回应得体,赢得尊重在情理之中。以往我们见惯了太多的公众人物在舆情危机面前不作任何回应。林建华校长以坦诚的态度,承认不足、保证改进,回应诉求,这样的担当精神也同样不能被舆论忽视。

可贵的人文精神是双一流大学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林建华校长发表道歉信后,网民针对“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之说提出了质疑。焦虑能否创造价值姑且不论,质疑却是社会进步一个极为重要的推动力,科学的进步伴随着质疑,多元观点的统一,也要经历不断质疑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一段时期以来,高校不重视人文教育,教育程式化、学术功利化多有诟病,这些问题难以让人不与校长口误联系起来。当前我们正在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正在着力破解“钱学森之问”,百年北大依然是举国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今日之北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出现更多蔡元培那样引领潮流的教育家,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迈入世界一流。

舆论对“北大校长口误事件”要的不只是致歉。知其不足与短板,努力加强这方面的修养,避免类似的尴尬再发生,只是一个方面,而作为校长或许还应有注重大学人文教育的责任担当,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育才与育人的全面发展,校长要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倡导和培育大学重人文教育的氛围。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5月9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

热门文章 换一换
舆情监测关注问题换一换
舆情监测公司排名 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系统 全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 舆论 舆情监测平台 互联网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舆论聚焦 中山大学张鹏 超强台风山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微博传播分析 网红直播 手机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热点事件 舆情搜索 舆情预警系统 近期舆情 舆情报告 舆情 免费舆情软件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是什么意思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案例分析 专业舆情监测 媒体舆情监测 药品安全事件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洁洁良 乐清女孩 新浪微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2019网络舆情事件 山东寿光水灾 社会舆情 舆情监测哪家好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报价 新浪舆情 手机舆情监测 近期舆情 网红直播 舆情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社会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分析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网络舆情监控软件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是什么意思 免费舆情监控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 政务舆情 什么是舆情 新华网舆情在线 舆情监控系统 互联网舆情分析 社区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网络舆情管理 人民舆情监控 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 涉警舆情 鹰击 鹰眼舆情
标签云 换一换
网络热点事件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社会舆论热点 舆情报告 新闻舆情 舆情汇总 涉警舆情 人工智能 舆情服务商 如何网络舆情 舆情预警 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研判 舆情风险 舆情风险监测 舆情分析 医疗舆情 交通舆情 能源舆情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监测方案 企业舆情 舆情舆论汇总 舆情周报 近期舆情 民生舆情 政策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涉法舆情 检察舆情 信息挖掘 舆情信息收集 地方舆情 属地舆情监测 政务舆情 社会舆情 市场监管 舆情事件 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 教育舆情 金融舆情 金融监督管理局 财经金融舆情监测 行业舆情 互联网舆情监测 危机公关 新媒体舆情 政府舆情 政府舆情监测 开源情报工具 舆情系统 舆情告警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舆情 假期舆情 灾害舆情 应急管理 旅游舆情 景区舆情 智慧城市 舆论监测 舆情案例 免费大数据平台有哪些 数据分析软件有哪些 数据监测 舆情查询 网信办信息汇总 舆情研究 舆情平台 短视频 视频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哪家好 热点监测 舆情热点事件 网络舆情 消费舆情 舆情监测系统 网络舆情网 舆情监测报价 农村舆情 乡镇舆情 舆论风险防范 税务舆情 舆情处置 学校舆情 校园舆情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互联网舆情 全网舆情监测 舆情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预警 生态环境舆情 舆情搜索 负面舆情 消防救援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地震舆情 娱乐舆情 高校舆情 谣言传播 电力舆情 明星舆情 辖区舆情监测 新媒体舆情监测 疫情舆情 自媒体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社交新全媒体监测系统工具平台公司 网络综合治理 舆情分析研判 法治舆情 司法舆情 法院舆情 网红舆情 23年舆情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舆情应对 老年人保护舆情 医院舆情 网络安全 公安舆情监测分析 公安类舆情 网络意识形态 网络舆情治理 网上舆情 网红直播 在线舆情监测 舆情信息分析 妇女儿童舆情 涉毒舆情 科技舆情 鹰眼速读网 鹰击早发现 食品舆情 监狱舆情舆论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哪家好 大数据分析工具 大数据舆情监测 舆情传播 做好舆情监控 安全生产 网络社会热点舆情分析系统 政府舆情监测系统 2023年舆情分析报告 互联网舆情分析 大数据舆情分析 媒体舆情 媒体舆论 网络在线教学舆情 烟草舆情舆论 会议舆情 大数据舆情 网络舆论监测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预警系统 媒体监测 环境舆情 公共事件舆情 舆情服务 舆情态势 舆论态势 舆论趋势 农业舆情 新闻舆论阵地管理 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乱象 女权舆论 性别矛盾 民族宗教舆情 宗教舆情 网络传播规律 银行舆情 舆情治理 互联网舆情治理 2022年舆情报告 未成年人舆情 舆情引导 舆情日报 两会舆情 审计局 舆情回应 舆论失焦 政法舆情 网络实名制 舆情监督 奥运会 涉稳舆情 疫情搜索大数据 铁路舆情 舆论知识点 新闻传播理论 新疆棉花 社会情绪指数 正面舆情 网络暴力 社会性死亡 辟谣 涉犬舆情 事件过程 鹰眼舆情 鹰击 清博大数据舆情 蚁坊 舆情格式 疫情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排名 抗疫英雄事迹舆情 虚假新闻 什么是舆情 2020年舆情报告 2020年舆情 社交媒体舆情 舆论监测软件 深度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 抗击疫情 疫情舆情分析 舆论分析 舆情公关 虐童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反转新闻 网红 微舆情 微博传播分析 舆情监测工具 传播路径分析 手机舆情监测 新浪舆情 新华舆情 2019网络热词 网络流行语 在线监测软件 百度舆情监测 企业危机管理 315 网络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案例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是什么意思 德云社 网络舆论分析 大数据舆情监测案例 网络热词 微博数据分析 高考舆情 舆情监测公司 2019舆情热点 舆情监测软件 犯罪舆情 股票舆情 月度舆情分析 消防舆情 航空舆情 微信舆情监测 民航舆情 人物舆情 公益舆情 感动中国 舆情监测平台 影视舆情 舆论监督 2019舆情 2018舆情事件盘点 2018舆情报告 舆情监测服务商 免费舆情监测系统 雾霾舆情 蚁坊软件 港澳台舆情 涉军舆情 拆迁舆情 舆情反转 反腐舆情 海外舆情 信息惠民 体育舆情 强拆舆情 舆情指数 环保舆情